一批在政界翻滾多年的老手甚至曾經長年有過執政經驗的人,仍然因為說得太多、說得太快、說得太滿,引來眾聲喧嘩;常需為說出去的話,透過道歉、說明與修正來收拾善後,予人「既有今日,何必當初」之感,以致目前顯得既不政通,也未人和。
政治工作的最大原則就是「疾民所疾」、「苦民所苦」,絕不能以唱高調為能事,尤不能因唱高調而誤了這個最大原則。
我們發現,一批在政界翻滾多年的老手甚至曾經長年有過執政經驗的人,仍然因為說得太多、說得太快、說得太滿,引來眾聲喧嘩;常需為說出去的話,透過道歉、說明與修正來收拾善後,予人「既有今日,何必當初」之感,以致目前顯得既不政通,也未人和。
他們的問題往往出現在觀念、心態和表達的時機,有些肇因於三者當中至少有一個不對,有些肇因於三者可能都不對。三者都不對的情況便表現出觀念偏差到自以為是、心態優越到過於藐視別人,表達的時機不恰當到幾乎不理會醞釀和形成的必要性及述說狀態的合適性。
任何一個政治人物這樣說話的時候,他所指涉的對象(每一個這樣說話必有指涉)必然渾身不舒服,覺得你自命不凡、以偏概全,在如今這個反權威時代,肯定招來反彈。
所以我們便常常看到原來說得很得意,事後灰頭土臉;常常聽到「我不是這個意思」、「我祇不過說說我的看法,其實並無定見」、「我還會跟大家請教、討論」這些緩頰之語;也就常常見到一些說話很神氣的政治人物,忙著調整、改變。前後一對照,硬是自己打了自己的嘴巴!
這樣的發展,首先帶來的是報導上的熱鬧,使我們的媒體內容大量充斥著這些並無必要、毫無營養的材料,也讓不求長進的新聞工作者無須用什麼腦筋就可以完成報導任務,而過去一直為人詬病的口水新聞便至今不歇,永無寧日。
一個好的政府要用盡心思在求公共政策的研擬、制定與推動,在求施政弊病的預防、掃除與懲處。對於政權的轉換,國人原期待從此少了口水、多了公共議題的正向關注,然而以今日之所見,卻仍有奢想之嘆。
政治人物之如此表現所衍生的另一個惡果,便是使可能正確的觀念或方向,在口水風波之下受到淹沒與掩蓋,以致反倒讓原本的不良現象得以寄生延續,帶來惡性循環。
改革與作為從來都有阻力,唯其如此,乃更要營造排除阻力之法,萬萬不能因為少了細膩,而為改革與作為製造出更多阻力。若是相關方法還未來得及登場,首先便在「說」的這一環就出現狀況,那莫非根本不打算作為,或故意為推動不了改革尋找新的理由?
政治就是政治,它不祇是學理,不全是道德,它必須顧到政治的現實和社會的人心。所謂政通人和這回事,不能一開始就毀在言語的表達上,尤無可能因心高氣傲、目空一切這樣可議的心態,而通行天下。
新政府上任不久,政績並未「馬上就好」,尚有可理解之處,但予人普遍的印象是 ,在標舉了過多的理想訴求之餘,也流露了過多的「排他」心理,為此說壞了許多事,乃影響到其所標舉的理想跟著步步收縮,最終便讓人感覺政府祇不過是唱唱高調罷了。
一旦政府給了人「唱高調」的感覺,人民便會失去對它的信心。
因此說得再多,都不如實際做;說得再好,都必須考量是否會妨礙做得到。在當前通膨危機的情況下,還是請回到施政最大的目的上,擺脫一切先入為主、半生不熟、似是而非的觀念,用最有效的方法,落實「疾民所疾」、「苦民所苦」,快快讓人民看到一個宵旰憂勤、為民解困的好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