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傳承 精品的「心」戰場
2013年,台灣微妙的政經氣氛,不穩定的局勢,大大影響了消費市場的活動。即將創立10週年的BRAND名牌誌,以舉辦多年的名牌大調查,觀測出精品10年來的消長起伏。10年,正是舊一代與新一代的交接,精品要如何跨越世代傳承「價值」?
回歸原點 品牌價值
金融風暴,只是敲響了第一聲戰鼓,國際間接二連三的經濟警訊,終於深深植入市井小民的心中,荷包越看越緊、消費慾越來越難被刺激,精品如何迎擊消費緊縮的大環境,重新找到「人心」的戰場?
其實不論是「平價時尚」的興起,或是「週年慶現象」,顯現的都是同一個問題,薪水族對未來的不安,促使消費習慣轉向「便宜」、「精打細算」。不過,一線精品名牌不會等到現在才開始恐慌,經歷了M型社會現象,許多名牌都意識到,不能再兩手通吃(中價、高價),副牌策略未必能帶動業績擴張,入門商品也不再是銷售保證。越來越多品牌發現,一切都必須回歸原點~品牌價值。
(圖/BRAND資料庫)
經典 精品的一線戰場
對於精品來說,要對市場重申品牌價值,自然回歸到「經典」,歷時百年而不衰的商品,跳脫了流行的快速起伏,不論是設計、材質、作工、歷史,才是精品不同於一般流行品牌,真正的內蘊價值。
以HERMES為例,買一個包的價格可以買一部車,為什麼消費者還是渴望擁有?或許不少人聽過這個故事,HERMES的每個包從選皮、剪裁、釘釦、縫合,甚至收邊,全部由同一位工匠負責,並印上皮革工坊的編號、工匠編號、以及出廠年代,而且當包包需要維修時,也會送回到當初製作的工匠手中,據說資深工匠不需要打開皮包看編號,一眼就能認出是不是自己所製作。這種超越挑剔的用心,可以說是一種對「物」的愛情了,價值,於焉而生。
專心發展高端時尚
作家劉軒說:「精品要感謝ZARA、H&M、UNIQULO這些快速時尚的出現,讓它可以一心一意地發展它的高端時尚。」
因為在所謂的「Fast Fashion」出現之前,精品為了要顧及市場性,希望能上下通吃,所以著力開發入門商品或是較低價的副牌,但這是雙面刃的作法,表面看似擴大市場,實際上卻使得品牌的定位模糊不明,甚至降低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也因此,這幾年可以看到精品對副牌的操作愈趨保守,不再大肆炒作,或者像很受歡迎的miu miu,就拋棄副牌之身,轉向經營為獨立主牌。
(圖/BRAND資料庫)
可以觸及的時尚夢
劉軒認為,當人們可以在H&M發現Dior的設計影子,或是在ZARA看到哪個大設計師的創作理念,其實都等於是給予精品最高的肯定。「快速時尚絕對滿足了中產階級對於時尚的嚮往,就像我們去博物館看藝術品,看完展覽,心嚮往之,但不可能把原作帶回家,還好有場外的複印畫作可買。」他如此解釋。
知名部落客&作家個人意見(陳祺勳)也說:「Fast Fashion的出現,等於是給了消費者一個夢,或許你喜歡有設計感的衣服,但你的經濟能力無法消費高價精品,而Fast Fashion正能滿足你的慾望。」所以Fast Fashion巧妙切入了精品無法進入的藍海,把時尚變成更多人能觸及的夢想。
平價VS.高價 價值誰勝出
不過當Fast Fashion大舉入侵,不免有這樣的聲浪出現:「可以用NT$1,500買到的軟呢外套,為什麼要買NT$15,000、甚至是NT$150,000的名牌軟呢外套?」服裝設計師方國強從專業角度出發,說道:「以斜紋軟呢外套而言,精品著重優良的布料與剪裁,可能使用羊毛製作,Fast Fashion著重速度與價格,多半使用人造纖維,遠看可能很相似,但實際觸感及質感不會相同。」用料一定會反應在價格上,端看消費者的需求和選擇。
(圖/BRAND資料庫)
全面性的「購買體驗」
BELLAVITA媒體總監張仁淑則觀察到:「我相信ZARA、UNIQULO這些品牌一定擁有很多的消費者,但是會走進BELLAVITA的客人,對於產品的渴望應該有所不同。」因為精品和快速時尚比起來,它的量就是相對比較少、難以複製,甚至很多都是限量的,「所以來到BELLAVITA消費的客人,都是對產品有比較多要求的客人。」張仁淑如是說。
會想要追尋獨特商品的消費者,需要的不單單只是「一項商品」,更是全面性的「購買體驗」,例如他可能會想要知道這個皮包的製作過程、經過哪些關卡?而服務這類消費者,銷售員也需要受過更完整專業的訓練。從產品面到服務面,都不是快速時尚所能給予的體驗。
找回夢想的力量 放眼2013新契機
精品,是操作夢想的一雙手,無法讓人做夢,就無法成就高端時尚的憧憬;一個品牌如何在未來站穩一席之地,就看它現在的夢想有多遠大。放眼2013年,可以說精品來到一個分水嶺,擁有了藉以存續的永恆經典之外,如何以一種精緻、巧妙的手法,操作人心中那把看不見的尺,悄悄的將品牌定位再往上越級?每一個提問,都是一個契機,已經開跑的2013年度名牌大調查,將整合10年來的觀察,與消費者票選結果,重新測量10年來精品的耕耘與傳承,走到了什麼地方?誰大步邁進、誰裹足不前,每一個決策背後隱藏的商機和危機,都讓人拭目以待下一年的成績單。
(圖/BRAND資料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