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同理、少責備
父母首先應具備溫和與堅定的態度。管教是清楚的,溫和的,不跟孩子發脾氣,並堅持孩子必須完成任務。不過,也要視孩子的能力開出適合的條件,不要給予他達不到的標準,這會令他感到挫折。施毓琳心理師解釋:「成功的經驗需要慢慢培養與累積,如果爸媽設定的目標高得令孩子達不到,孩子會很輕易的說我不會、進入挫敗經驗。」
2支持與肯定孩子的內在動機
多支持與肯定孩子的內在動機,不要只看孩子做的結果、是否達到期待。當家長看到孩子願意嘗試、願意努力,孩子也會覺得自己的努力有被看見,接著就比較願意嘗試新的挑戰。即使孩子出現挫折,但大人接住他的挫折、同理他,他會發現挫折並不可怕,願意繼續努力。
3讚美孩子要適度
家長讚美孩子的行為要適度。現在小孩生得少,很多長輩看到孩子做任何事都會說「你好棒」,漸漸地養成小孩自我中心,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可是當他上學之後,因為每個孩子的特點不同,而且老師必須照顧這麼多的孩子,他不見得會像在家裡一樣受到這麼多的關注,如此會令他感到挫敗。因此,家長除了適度的讚美,最重要是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長處與限制,讓他瞭解自己並非萬能。
4讓孩子學習自然結果
由於少子化,很多父母把孩子當成寶,像孩子忘了帶東西,家長就急忙將東西送到學校,這也讓孩子無法學習為自己負責;而且,家長可能因此生氣責罵小孩,造成親子關係緊張。施心理師表示:「其實家長應從小培養孩子去承擔後果。」
例如:施心理師一個月只買一樣新玩具給女兒,她可以自由選擇玩具。如果她還想再買其它玩具,必須等到下一個月或用自己的零用錢購買。如此,小孩很清楚一個月只能買一樣玩具的遊戲規則,而她也會謹慎選擇。像有一次,她買黏土,可是玩完了以後她沒有收好,黏土乾掉了,這個月她沒有新玩具可以玩,從中她也學習到要珍惜玩具的經驗。
5讓孩子在生活中經驗
在培養孩子的挫折容忍力時,要讓孩子在生活中經驗,而且,大人必須看見他的能力、體會他的挫折情緒,給予孩子學習的時間,尤其年紀愈小的孩子愈需要充裕的時間。像是讓孩子自己吃飯,可能要容許他吃兩、三個小時,等待他的能力比較成熟,再慢慢縮短時間。
6耐心
父母若缺乏耐心,很容易發火。因此,要瞭解到孩子的發展需要時間成長,請父母耐心等待,別讓孩子承受自己的情緒。
7忍心
如同小孩學走路,會跌倒、碰傷,讓爸媽感到十分心疼。因此,家長不妨排除危險情境、營造安全環境,即使孩子在學走路的過程跌倒、摔跤,父母可以陪著他、同理他、鼓勵他自己爬起來,即使想伸手扶孩子,也要讓他自己花點力氣站起來。
8別讓孩子承擔不必要的責任
有些婚姻關係不睦的父母,或是工作壓力大的雙薪家庭,有時會不自覺的將情緒放在孩子身上,甚至對孩子講情緒性語言,像是「都是因為你,不然我早就離開這個婚姻」等,孩子聽了既無法解決父母的問題,也感到無能為力。施毓琳心理師指出:「這不是孩子的錯,家長要懂得照顧自己,請自己負責自己的情緒。如果工作壓力大,自己應想辦法紓解,而不是將情緒帶回來跟小孩互動,讓小孩承受。」
施毓琳
學歷:臺中師範學院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
經歷:高雄市兒童青少年與家庭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臺南縣遠東科技大學學生輔導中心諮商心理師、臺南縣藝術大學學生輔導中心兼任諮商心理師
現任:格瑞思心理諮商所心理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