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入秋,日夜溫差漸大,加上陣陣涼風襲來,雖讓人感受有別於夏日的煩悶,卻也令人更不容易離開被窩,或在白天振作精神。
政大心理系教授楊建銘指出,並沒有證據顯示,氣溫與想睡覺的程度相關。
但天氣轉涼,就變得想睡,楊建銘解釋,原因之一,可能是晚上變長,白天減短,腦內的松果體因此分泌更多與睡眠相關的褪黑激素,容易讓人覺得早上起不來,或白天精神比較差。
另一個可能的解釋,馬偕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鄒孟婷指出,是天氣變涼,代謝變慢,心跳血壓趨緩,加上處於密閉空間時間變多,氧氣量下降,二氧化碳增多,都可能讓人昏昏欲睡。
嗜睡症、猝睡症上身?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主治醫師黃守宏則分析,外界環境溫度降低,使得中心體溫稍微下降,也可能讓睡眠的趨力變高。
白天想睡的情緒讓人困擾,卻不見得都與季節、外在環境相關。
有的人為原發性的「嗜睡症」所苦。
楊建銘指出,這類病人又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已經睡足時間,也沒有特別的疾病干擾,排除各種原因後,白天卻還是很累、易打瞌睡的病人。
另一類,則是「猝睡症」病人。他們會突然像被睡眠襲擊般想睡,有時也會突然肌肉失去張力,或在睡前出現幻覺、醒來動不了身體等。這類疾病的患者都很罕見,大部份白天感到嗜睡的人,其實都是非原發性,可以找出原因。
不論是睡不夠、睡不好、時間不對,或是睡眠中被干擾,都可能造成白天嗜睡。
最常見的原因,是睡眠不足。
鄒孟婷觀察,在年輕族群中,常見「自發性剝奪睡眠」,也就是因為課業、工作、或是玩遊戲、聊天等,延誤正常睡眠時間,以至於睡得不夠,或睡的時間點不對,或是睡眠被切割。
除了睡眠的「量」,還有睡眠「質」的問題。
生理或是心理的問題,都可能造成睡眠品質不好,使得白天嗜睡。
鄒孟婷舉例,老人家因為心臟功能不好、糖尿病或身體酸痛,或年輕人因為過敏、氣喘、過敏性鼻炎或體重過重等,都可能影響睡眠品質。
其中也可能有睡眠異常疾病造成的問題。
例如,在現代人中罹患比例不低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就是因為呼吸道塌陷,造成腦部間歇性缺氧,甚至多次在睡夢中醒過來而不自知,干擾睡眠。
另一個干擾睡眠的因素,是心理壓力。「壓力會觸發覺醒的系統,干擾睡眠,」楊建銘說。
鄒孟婷曾抽查兩千三百位大學生做問卷研究後發現,其中二七%有白天嗜睡的狀況,且和情緒低落的問題,呈正相關。
睡眠的量跟質之外,睡眠品質還和生理時鐘息息相關。楊建銘指出,如果「晚上該睡睡不著,早上該起起不來」,就是生理時鐘後移,造成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