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開放擁抱多元入列贏者圈
隨著交通與通訊科技的發達, 企業與企業之間, 商業互動將越加緊密。 大大小小的文化融合與衝擊, 土洋大戰屢見不鮮。 哪種商業模式會贏沒有定論, 誰能保持開放的心, 站在顧客的立場思考, 積極擁抱未來的企業, 才會是盛世的贏家。
歷史上不同文化的接觸,總會激盪出大大小小的生命火花。有的故事很悲慘,有的則是以喜劇收場。回溯6百年前的唐朝盛世,唐太宗對突厥、回紇、南詔、吐蕃等邊疆各族誠信對待,使得彼此間文化經濟交流甚為頻繁,後來這些民族都陸續被漢化。就算是未與唐朝融合或同化的民族,如:日本、韓國、印度、波斯等國,都與唐朝保持著相當友好的關係。當時的首都長安,宛如今日的杜拜,是全球最知名的世界之都,是探險家的朝聖地。 唐朝政府設有鴻臚寺負責外交事宜,當時與唐朝有往來的國家更多達70多個。在這如海巨量的文化沖刷下,唐文化開創出最鮮活的內涵,東傳而來的佛教經過變裝,滿足龍的傳人心靈最底層的渴望。菠菜、胡椒、胡瓜、葡萄、西瓜等異國食物的引進,則豐富了中國人的飲食文化。
大度唐朝 自閉清廷
在與唐朝交流的國家中,日本是最積極推動唐化運動的國家。當時的孝德天皇派遣特使到大唐學習,史稱大化革新。西元646年,日本展開全方位的唐化運動,舉凡政治、宗教、文字、飲食、服飾等各方面,都潛藏著唐文化的影子,現在的韓流和當時的唐流比起來,簡直是小溪流遇見大洋流。 西元1840年,是文化大海流再起的年代。當年唐朝是文化的主動開放者,但此時的清朝卻是被動開放者,接連簽定南京、天津、北京等不平等條約後,清政府被迫割地賠款,不得不開放通商口岸。 主動開放者,因為是自主意願下的學習者,對於新文化及新事物充滿著探索未知的渴望,因此在跨領域交流中具有積極性,造就大唐盛世;被動開放者,則是委曲求全,在環境的強迫中進行學習,極度欠缺必要的熱情。由於未能全力擁抱新文化,所以半推半就很難有所成,甚至產生左腦攻右腦、左手打右手的怪異現象,這是大清百日維新慘敗的主因。日本大化革新的成功,清政府洋務運動的失敗,強國強種的目標相同,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天差地遠。主要的問題,就出在主動與被動之別。如果大環境、大結構是被動開放時,就算是最積極的主動創新者,也要以悲劇收場。風吹草偃,何況所面對的是反其道而行的大海流,逆流者或許能夠抵擋了一時,最終還是功虧一簣。
紅頂商人 鬥法洋人
清末知名商人胡雪巖,曾經與洋人鬥法。第一次對陣的過程中,他打著保護中國蠶絲產業的名義,有效整合上海與湖州的絲商、蠶農,以及漕幫的勢力,透過政府的禁令,阻止蠶農直接賣蠶繭給洋商。胡雪巖藉此壟斷所有的生絲貨源,統一價格與銷售,以抵制洋商設計壓低生絲價格的策略,使得洋商因為國內工廠原料告急,連連發出電報催貨。最後洋人不得不向湖州的絲商妥協,此次土洋大戰,胡雪巖大獲全勝。 然而,此時由慈禧太后主政的清朝,已是扶不起的阿斗。多年後,胡雪巖再次與洋人叫陣對壘,砸下近2千萬兩收購市面上的生絲。雖然對洋商造成不少威脅,可是此番胡雪巖所面對的局勢,已經大不如前。清政府簽下的不平等條約,讓國人喪志,許多商人早就失去同舟共濟的鬥志。此外,卡著新疆、西藏、雲南等邊疆問題,使得政府官員面對洋人也是極盡討好之能事。 胡雪巖獨木難撐大廈,慘賠8百萬兩出場。如此嚴重的虧損,成為胡氏集團最大隱憂。最後在洋敵與本土政敵的連環計謀下,胡雪巖旗下的阜康錢莊爆發擠兌,骨牌效應下的胡氏集團終於崩塌,所有資產盡為貪婪如禿鷹般的官商所瓜分。
土洋大戰 屢見不鮮
隨著交通與通訊科技的發達,國與國,文化與文化之間的互動越加緊密。大大小小的文化融合與衝擊,以及土洋大戰更是屢見不鮮。好的一面是帶來物質享受及經濟繁榮。壞的一面是形成M型化社會及政經動盪。最近的美韓牛肉土洋大戰,就在南韓造成相當嚴重的民怨,導致總統李明博的聲望跌到谷底。 土洋大戰,重則動搖國本,輕則造成生意損失。身處商業動態變幻不已的環境,企業家勢必會面臨不同文化所孕育出來的產品、服務及新的商業模式。有時是國外的商業模式進入我們的生活空間,這時我們是土,別人是洋。例如:SOGO、7-ELEVEN、麥當勞都是洋玩意。但是當宏眭犒q腦及鼎泰豐的包子,打進歐洲、日本及東南亞的市場時,我們又由土反變成洋。在全球化交流如此頻繁的現代,土洋變色時有所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