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都市白領亮麗職涯,綠光茶農父子以愛護山林的心念,重現古早野放好茶甘美。
在翡翠水庫水源區北勢溪上游,海拔六四○公尺的山頭上,綠光農園致力保存傳承百年的野生茶樹種子,種植實生苗茶樹,推廣野生茶,並藉由有機種植、自然野放農法,永續保護山林、水源的使命。
攝影/王耀賢
土親茶香,恢復傳統有機耕作
陳陸合初中求學時離鄉,五十歲這年決定將人生後半場奉獻給家鄉坪林。他難忘兒時父母製茶的背影,在沒有農藥的年代,種出來的茶特別好喝,他堅持既然要作茶,就要重現古早茶滋味,於是沿襲祖先製茶的方法,重現適合茶樹生長的天然環境。
小兒子陳易泰今年二十六歲,台大財金學系畢業,今年返回農園協助父親。父親專研製茶,兒子發揮財經專長在市集推廣、媒體宣傳及網路行銷的業務上。雖然他謙稱只是因為不忍父母親辛勞,但他崇敬父親對於土地的愛,希望延續、分擔有機茶的使命。
攝影/王耀賢
七年來,綠光農園承租荒廢兩年以上的獨立茶園,四周森林包圍,隔絕慣行農法施灑農藥、除草劑、化肥的污染,二○○九年獲得慈心基金會有機轉型期認證;而近4公頃茶園在自然栽培的環境下,生態愈趨平衡,榮獲經濟部水利署台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水土保持競賽冠軍。
坐看日出、雲海、春峰,綠光農園景致美得像世外桃源。 攝影/王耀賢
手工古法,精緻量產
一般茶農一年採收四到五季,這裡一年只採收二至三季,採茶後須立即處理,在日光下自然萎凋,減少葉細胞水分含量,曝曬約半天後移入室內,靜待走水平均,以雙手輕輕攪動茶菁,藉由茶葉摩擦讓空氣進入細胞內,去除苦澀味。然後依照天氣、氣溫和茶菁品種來決定該批次要製成哪種茶葉,製程工時長,經常熬夜到天明。
陳陸合遵循古法製茶,用鐵鼎手炒茶菁,炒好後須再用布包起來繼續發酵,最後手揉成茶,他的工序細膩,手工一次約只能作出一百八十公克的茶葉。
綠光農園的工序細膩,採收了四十斤茶菁,最後僅作出十斤野放茶。 攝影/王耀賢
一心二葉,兒茶素最多
手工採茶的最佳時段在上午十點至下午三點,只要嫩葉皆可採,一心一葉或一心三葉亦可。新鮮茶心嫩葉雖有澀感和苦味,卻富含兒茶素,做出來的茶葉也最甜。
攝影/王耀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