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三重區重新路上,十棟大樓錯落聚集,就像是常見的辦公大廈,大貨車、摩托車進進出出。
很難想像,座落在這個工業區的幾棟大樓中,竟隱藏了二十多家時尚產業。其中,更有一個家族在兩岸展店近五百家,營收超過三十億台幣。
你可能沒聽過貝爾尼尼集團(Bernini Group),但在中國大陸北至哈爾濱、南到海口、西至新疆,都能看到他們的店。
你可能也沒聽過Knightsbridge,但一定在台灣各大百貨公司,看過一系列英倫風格、充滿格子元素的少女服飾。甚至走進去,會想買件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女主角程又青的卡其色風衣。
台灣兩大服飾品牌家族──貝爾尼尼集團和萊卡佛集團(Knightsbridge為旗下品牌)的創辦人蘇錦和蘇匯娟是親姊妹,兩人創立的服裝公司,二代紛紛接班,更開創了子品牌,主辦時裝秀,拓展海外市場。
十月中,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辦的「台北魅力展」,六百名觀眾看著印度寺廟在布幕中搖曳,兩名舞者隨著熱情又迷幻的旋律舞動,穿著綠色雪紡長裙的模特兒,從幕後走出來,粉、銀、黃、藍、白各種色彩,跳躍在舞台上。
嬌小、頂著妹妹頭、穿著中式改良旗袍的貝爾尼尼集團總裁蘇錦,坐在舞台下,滿臉笑容,看著舞台上謝幕的大女兒,也是這場服裝秀──女裝品牌Robyn的設計師洪英妮。
「掌握每個機會,就會成功,」蘇錦曾這麼說。
從十五坪小裁縫店起家
如今,接班的第二代,擔任貝爾尼尼集團總經理的大兒子洪立偉,率軍進攻大陸市場;女兒洪英妮和洪凱琳,分別擔任Robyn和貝爾尼尼的設計總監,一同打下兩岸三百五十六家店,去年營收二十八億台幣,比夏姿的規模還大。
這是一個從台北西門町十五坪小裁縫店,織出兩岸時尚王國的故事。
三十七年前,學打版和裁縫的蘇錦想著,與其幫別人工作,不如自己開業。她和當時在淡江大學當講師的先生洪耀昆,在台北衡陽路租了兩層樓、十五坪的店面兼工廠,專門幫客人訂製衣服。
「早上六、七點就起來,晚上做到兩、三點,還要煮點心給師傅吃,」貝爾尼尼董事長洪耀昆談起創業當時,仍記憶猶新。
兩年後,蘇錦有意將訂製服拓展到大眾市場,把現有的店交給也是學裁縫的妹妹,就是後來創立萊卡佛集團創辦人蘇匯娟。
一九八○年代,是台灣成衣業的鼎盛時期。當時的百貨龍頭來來百貨列出的十大廠商,全是台灣品牌。站在浪尖上的蘇錦,第一年做成衣,半年就可以賺一百萬台幣,更透過經銷商,快速佈點至全台灣。
不到十年,蘇錦把貝爾尼尼從街邊店、百貨,鋪到一百個點,他們更跳脫當時設計師都到日本考察的模式,跑到歐洲,找了幫H&M、Levi's提供設計策略的法國流行預測顧問娜麗蘿荻(Nelly Rodi)合作。
「我們想,如果能在台北街頭,讓消費者花花綠綠多好,」六十六歲、一身白色西裝的洪耀昆說。
貝爾尼尼使用的布料,超過九成以上是進口面料,以自己開版、設計的花布做底,再手工一針一線縫上多彩寶石、亮片,貝爾尼尼華麗的歐風,在一片用色保守的日系女裝中,一枝獨秀。
「貝爾尼尼是少數做原創性開發的品牌,不是國際品牌紅什麼就跟,而是從流行元素中找靈感,」紡拓會時尚行銷處服飾展覽科科長劉孔倫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