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中醫如何辨證治療?
中醫認為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發病部位會依不同年齡階段而有差異,小小孩的異位性皮膚炎會呈現皮膚發紅、發熱,並容易有滲出液,以「濕熱內蘊」的急性期表現為主;青少年或成年患者則常見皮膚容易乾燥,甚至苔蘚樣化慢性期「陰虛血燥」的表現。
長庚醫院中醫部內兒科黃子玶中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的發作與風、濕、熱、瘀等中醫特點相關,「風熱型」症狀變化多,皮膚有較多紅疹及脫屑情形;「濕熱型」除了紅疹之外還見到較多的滲出液;「瘀型」則較常發生在大孩子,皮膚顯得乾燥,而小小孩在秋天季節皮膚也會很乾燥。
此外,異位性皮膚炎也可能與「脾虛」有關,即消化系統較差的時候,身體容易累積濕氣,中醫師診治時必須針對各種類型進行辨證治療。
屬於風熱或濕熱體質病患,可給予疏風清濕熱藥物,尤其小小孩發作時皮膚很紅,滲出液較明顯,以利濕清熱藥物口服或外用治療可達到緩解效果;較大孩子出現皮膚乾燥時,治療重點則在給予養血潤燥藥物。
異位性皮膚炎病患在急性期身體比較熱、紅,這時藥量會比較重,後期重點在調整身體的免疫及消化吸收能力,一旦症狀緩解,藥量可逐漸減少,最後再停藥。清利濕熱的這類中藥比較苦,一、兩歲幼兒無法配合服用時,可改以外洗藥物外敷泡澡,長期治療可讓病情獲得控制,大約一兩週就能看到明顯效果。
黃子玶中醫師表示,很多家長對嬰幼兒吃中藥有所顧慮,其實科學中藥若經過合格檢驗是安全不需擔心的,且中醫師會依孩子體重給予適當劑量,只要辨證得宜長時間服用也不會有問題,最重要是小朋友服藥的順從性。
飲食、生活的照顧重點
家有異位性皮膚炎幼兒,在照顧上要注意幾個重點:
◎避免油炸、油膩食物:異位性皮膚炎會助長身體的熱,吃到燥熱例如油炸、油膩食物或巧克力等熱性食物,容易助長體內的火氣,而使病情更嚴重。
◎冰冷食物要少碰:皮膚問題和脾胃有關,腸胃消化吸收功能不佳的異位性皮膚炎病患,必須禁止冰冷食物。
◎減少易過敏食物:開始吃副食品的嬰幼兒要特別注意,如果吃到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如蛋、帶殼海鮮),有可能引起過敏,尤其疹子很厲害時一定要避免。
◎適當穿著、重保濕:不適當的穿著會誘發異位性皮膚炎,尤其季節交替或夏天特別熱、冬天特別冷的時候。夏天出汗多,一刺激很容易發癢搔抓,穿著要盡量透氣,出汗多要立即擦乾或沖澡;冬天皮膚乾燥,要加強保濕,洗澡時水溫不能太高,洗後馬上擦乳液,一天可塗抹2~3次至皮膚不乾燥為度。
◎減少接觸過敏原:環境部分要減少居家塵螨、灰塵等過敏原,寢具勤換洗,絨毛玩具、地毯也要常清洗;室內濕度維持在55~60%,因為病患體內已經很濕,應避免將外在的濕引進體內。
◎注意情緒問題:較大小孩因為考試造成壓力,也會誘發異位性皮膚炎,現在孩子比較早熟,可能上幼兒園就有壓力問題,家長要多留意,而且父母本身也要懂得放輕鬆,不要將壓力帶給孩子。
善用藥膳、茶飲,改善皮膚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病患應減少燥熱食物,可多吃平性食物。濕熱比較明顯的病患,建議多吃利濕食物,如:薏仁、冬瓜、紅豆等;或是用薏仁、綠豆、紅豆(赤小豆)加茯苓或蒼朮,燉或煮湯喝。
在皮疹發作初期風熱較為嚴重的階段,可用菊花、桑葉加荊芥煮水當茶飲,有助清熱止癢的效果。濕氣明顯的病患,則可以多喝薏仁水或綠豆薏仁湯。
脾虛病患容易伴隨胃口差或常拉肚子,建議吃四神湯煮粥或磨粉服用,幼兒喝牛奶時可酌量加入薏仁、山藥、芡實、蓮子、茯苓等藥材磨粉,對預防保養有幫助。後期皮膚比較乾燥時,可加強養血潤膚的中藥,建議以玉竹、沙參、麥冬或生地,燉煮或煮粥食用,也可以煮成茶飲。
預防孩子異位性皮膚炎,要從懷孕開始
懷孕期間媽媽太常吃辛辣、油炸食物,或情緒不好造成身體火熱,都會影響胎兒,導致體質偏熱,因此,建議懷孕期間,媽咪飲食要盡量清淡,心情要放輕鬆。另外也要注意預防感冒可減少異位性皮膚炎發作,因為外來感冒與風有關,感冒、感染都會使皮膚炎症狀更嚴重,從小做好預防,將孩子的免疫功能基礎打好,就能避免異位性皮膚炎進展到過敏性鼻炎、氣喘。
黃子玶
學歷:長庚大學中西醫學系醫學士、長庚大學傳統醫學研究所碩士班
現任:台北、林口、桃園長庚中醫內兒科部主治醫師、長庚小兒氣喘中醫優質門診主治醫師、長庚兒童生長發育中西醫聯合門診主治醫師、長庚大學中醫學系中醫兒科學授課講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