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重新提出興建蘇花高議題,引爆政壇震撼,然而以興建蘇花高來擴大內需,不但違背政府節能減碳的政策,還陷入以大型基礎建設帶動經濟發展的舊思維當中。當石油不再廉價,經濟發展結構面臨改變,台灣需要的是更經濟、更有效益的發展方式。
七月六日行政院長劉兆玄在花蓮下鄉時的一席話,引爆了「蘇花高」的震撼彈,讓各界議論紛紛。蘇花高的興建與否的問題吵了近十年,具有高度爭議性,已成為政治問題。
目前問題最大的爭議還是在興建蘇花高的環境評估議題上,反對者認為興建有害環境保護,贊成者則認為地方應有經濟發展前景與便利的交通。兩方的思考似乎難以找到交集點。
在面對油價高漲、未來可能大幅改變以石化能源為基礎的經濟結構的同時,蘇花高的興建與否,不應忽略了這項因素。換句話說,當石化能源價格昂貴時,台灣或是花東地區要發展經濟,是否祇有興建蘇花高一途?興建以耗能汽車運輸為主的高速公路,是否合乎台灣或花東地區未來發展的利益?會不會有了「安全的回家的路」之後,卻沒有足夠的油錢來開車回家?
因此,在能源短缺的年代,以大型基礎建設來帶動經濟發展的思維是否仍然有效,實在值得贊成與反對蘇花高的雙方與政策制定者仔細思考。
今年四月前環保署長陳重信曾在環評大會中裁示,蘇花高計劃與「東部永續綱要計劃」、「台北與東部地區運輸系統政策環評」兩個上位計劃有所衝突,全案退回交通部。
依當時結論,未來新政府應做出「政策指示」,如重新評估後認為確有興建必要,必須進一步釐清蘇花高與上列兩項上位計劃的衝突性後,請交通部重新送環評差異分析報告書審查。從這段過程發現,目前主要的爭議點還是在經濟發展與環境影響的兩難問題上。
如今無論是稱為「蘇花高」、「蘇花公路高速化」,或者「蘇花公路替代道路」也好,這條「不是國道」的替代道路,經過的路廊、施工工法、道路設計,幾乎完全引用原來的蘇花高,而蘇花公路最危險路段恰恰就是環保爭議最大的路段,也難怪環保團體跳腳。
高油價時代 解決能源短缺危機迫在眉睫
其實,新政府重新啟動耗資上百億的蘇花高速公路興建工程,還是著眼於當下經濟停滯的困境。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即表示,蘇花高建設是提高交通安全與減少環境衝擊的方案,且又有激勵擴大內需助益的決定。蘇花高從興建到完成,帶動觀光、旅遊、人文整體發展,有其潛力,效益可期。
然而,新政府說不清楚的是,面對石油價格不斷飆升、通膨問題愈來愈嚴重,石油危機迫在眉睫,而今大舉興建高速公路,完全牴觸少開汽車、少用油的世界減碳節約趨勢,在能源價格日益昂貴的環境下究竟有何效益?
此舉也讓馬總統一上任開始帶動節約儉樸、節能減碳的風氣,淪為官員吃吃素、走走路或是不穿西裝上班的作秀。畢竟,無論民間如何努力節能減碳,都比不上政府制定適當的政策來得有效,能源危機短期之內無解,而且祇會日益嚴重,政府的政策必須要有整體、長遠性的考量與規畫。
在高油價時代用興建公路來提振經濟無疑是飲鴆止渴,能源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如果不能瞭解問題的核心與嚴重性,就無法真正去解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