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更開放,政治更獨裁
十一月中下旬,當台灣社會還在被「食安問題」與牛奶爭議搞得團團轉時,對岸大陸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召開第十八屆的三中全會正式閉幕,公布了六十項關乎未來十年發展的《決定》。
北京決定、不是市場決定
台商密切關注習近平「改革」
台灣社會還來不及意會,然而坐鎮在台北土城總部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則忙著下達指令,要台灣近萬名員工都要熟讀《新新聞》所寫的「強人習近平」,因為中國的變革,將關係著鴻海未來十年的投資計畫。
不只是鴻海,國泰金控也在積極部署。這次三中《決定》文中稱為「在新形勢下推進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的上海自貿區,國泰金早在一個月前就成為首家提出申請設支行的台資銀行。
在長達數十年的密切交往下,中國的一舉一動,深深影響著台商的命運,無論在上海、深圳、東莞、廈門及全中國的台資企業家無不睜大眼睛、豎起耳朵,密切注意。
「逢雙」(十八屆)的三中全會,一向是中國發動階段性經濟改革的重要會議,當中的《決定》更是未來十年習近平與李克強的經濟變革重要藍圖。尤其,這六十項《決定》是習近平領軍,自己擔任起草小組的組長,且親自宣讀這十六大項六十點的決定,展現其「中國新強人」之姿,正式宣告由習近平做為領導人的「全面」、「深化」又「強勢」經濟改革的萬箭齊發時代來臨。
這場大會結束不到兩周,中國證監會馬上射出第一支箭:於十一月三十日宣布將重啟新股上市(IPO),緩解了十三個月來申請新股上市企業的窘境。未來要朝三中《決定》提到的「股票發行從核准制,改為註冊制。」放寬股票上市制度,但從嚴管理。這項消息帶動中國證券股大漲,也連帶讓台灣證券業再度燃起前進中國股市的信心。
快速成長模式進入撞牆期
中南海深度進行經改
「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最全面、最具雄心的改革方案。」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陶冬在其部落格上提到。九○年代初,中國建立經濟特區和二十一世紀初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都是屬於重要的改革決定,但沒有此次的廣度、深度與詳細度。陶冬認為,如果改革方案中有一半可以實現,五至七年後的中國會跟今天大不相同。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所長張榮豐指出,從一九九四年中國放棄馬克思主義,創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詞來實行資本主義,進行過一連串的經濟改革。
這些變革包括人民幣併軌,以大幅貶值來實施出口擴張策略,將中國變成世界工廠;實施分稅制,中央取得稅收從二○%提高到五五%,強化中央集權集錢;國企資本化,造成中國高幹成為富豪階級,中國經濟力慢慢提升,但也出現貪汙、貧富差距擴大等問題。
張榮豐說,從二○○九年以來,中國過去十年的高速成長期開始減速,平均經濟成長率從一○%降到七.七%,生產結構中最引以自豪的人口紅利進入下降期,資本也因人口老化而進入儲蓄率降低,技術則從過去的引進走向創新自主開發,中國經濟因而緩慢下來;且過去地方政府搞土地財政來創造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方式也出現問題,因此,新的領導階層面臨提出必須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