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3大觀察指標,及早發現銀髮族疾病徵兆

文/大家健康雜誌    

並非每個老年人對身體的不適或警訊都能清楚表達,因此家人的觀察非常重要。彭莉甯醫師指出,若出現手麻、手抖或暈眩等明顯症狀,家人多半會立即將老年人送醫,然而,許多老年人的症狀並不典型,比如:日前門診來了一名80歲老伯伯,兒子抱怨老爸使性子,假日兒孫回來探視時反而很愛唉叫,但她一看就覺得不對勁,進一步檢查發現,老伯伯有急性心肌梗塞合併肺炎,必須馬上住院治療。

彭莉甯醫師表示,這名老伯伯沒有明顯胸悶、也不太咳嗽,症狀跟教科書上所說的完全不同,能夠診治出來完全憑臨床累積的專業經驗,這也是為什麼要推動老年醫學專科醫師的訓練,因為老年人的疾病表現跟成人非常不同。

如何判斷家中長輩可能有疾病困擾需就醫?彭莉甯醫師提出3大觀察指標:

1.活動或認知功能突然下降

比如原本能自己行走,卻突然不願意走;或是原本可自行進食,卻突然不吃不喝,由於老年人不見得能表達出是哪裡不舒服,可能被誤認為是鬧脾氣。此外,失智症初期的認知功能下降或是記憶衰退,常被認為是正常老化,患者就醫前多半與家人有一段磨合期,當症狀嚴重到讓家人驚覺到可能是失智症,就醫時往往已經是中度失智症。

2.體重莫名其妙減輕

在沒有刻意減重的情形下,若一個月體重減輕達原有體重的5%、或半年內減少10%,都應有所警覺。彭莉甯醫師指出,這些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的老年患者,最後的診斷有三成因素是癌症造成、三成是心智問題(如憂鬱或失智)導致、有三成查不出特別病因,而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其他疾病問題占約一成。

3.食欲不佳且常疲倦、嗜睡

此症狀可能是老年憂鬱症的表現,年輕人的憂鬱症和老年人不同,年輕患者會將心事吐露出來,老年人多半以功能退化或是行為退縮、原本有興趣的活動都不愛參與來表現,臨床上彭莉甯醫師遇過原本社交活動還蠻活躍的老年女性,突然產生老了沒用的念頭、變得不愛出門,家人協助就醫才知得了憂鬱症。

父母對身體不適太輕忽或太焦慮

都可能造成健康照護上的困擾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內科部家庭醫學科主任黃盈翔表示,老年人就醫行為常有兩種極端:


圖片提供/大家健康雜誌
1.把功能退化視為老化之必然

這類型的長者,容易把小毛病憋成大問題,比如貧血,若長期以來都有、且沒有突然惡化,或許可視為老化的表現;但如果最近才第一次發現就必須小心,因為包括大腸癌、胃癌等癌症初期,都伴隨有貧血症狀。

2.身體不適就懷疑自己罹患重病

還有一種則過於憂慮,可能聽聞朋友罹病,就懷疑自己的不適症狀是得了某個疾病,當檢查無法立即找出符合他推想的答案,加上醫師沒有足夠時間說明、安撫他的心,生活重心就擺在到處看醫師。

黃盈翔醫師指出,老化勢必讓人感覺身體狀況不如以前,目前政府提供65歲以上老年人每年一次成人健康檢查,定期追蹤較能掌握老化對身體的影響,如果發現疾病,則應立即與醫師討論治療目標。

居家養老是趨勢

也能減緩老化

老化導致的問題不少,不過,多數老人家的養老地點首選仍是家裡,而不是專人照料的安養機構。黃盈翔醫師表示,臨床上觀察發現,老年人的確喜歡留在自己最熟悉的家,維持原有的生活習慣及模式,若換到陌生的環境居住,反而會加速老化。

其中,失智症患者更需要懷舊的環境,有些子女為了就近照料失智的長輩,將他們從南部接到北部來住,但這個家對失智症患者而言是陌生的環境,很可能影響病情的控制,必須在布置上多花些巧思。

此外,居家養老雖然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較有益,但若是獨居長輩,仍有較高的危險性,內政部的調查也顯示,近七成老年人的理想居住狀態是與子女同住,其次是僅與配偶或同居人同住,「有人陪伴」是晚年能否安養的關鍵。(本文摘自《照顧父母,這樣做才安心》,本書適合成年每一階段的讀者閱讀。A-Lin、孫 越、朱英龍、賴東明等名人及黃勝雄、陳永興、邱弘毅、陳亮恭等專業醫師人員,真摯推薦本書。)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6534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大家健康 一年6期(2019/7/17起改成雙月刊,單月出刊) 0 699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