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最具代表性的字出爐,就是「假」,源自於我們所認知的現象背後,竟然都是不為人知的假象,布丁裡沒有蛋,花生油沒花生,獲得CSR綠色企業優良模範獎的企業竟是不環保的企業,假象的背後,獲利的是廠商,吃虧受害的永遠是民眾。
全球化後,大量生產的營運模式,造成廠商間殺價競爭,為求獲利,只能壓低成本,當一切為成本考量時,諸多「不合法」的事情就發生了。
民以食為天,當食物都無法信任時,民眾心中的痛苦將無以想像,政府必須正視此問題,並嚴加監管,給予老百姓安全的飲食環境。
除了食品安全外,民生物資的漲幅也是民眾難以承受之重,雖然台灣的平均物價漲幅不到二%,但民生物資的部分卻高達四%,相較台灣的薪資卻倒退到十六年前,對中低收入家庭來說,負擔相對沉重。
不只台灣,英國也有薪資追不上物價的情況,根據英國一份報導指出,當地食品價格升幅,超過薪資漲幅,過去一年,當地水果價格上升10%,蔬菜價格上升5.4%,肉類價格上漲5.2%,而薪資漲幅只有1%到2%,因此預計到2018年,當地的低收入家庭將無法負擔新鮮食物的費用,只能轉而購買不健康的加工食物。
從人均GDP來看,台灣仍是年年成長,但問題是窮者愈窮、富者愈富,貧富差距逐漸拉大。有錢者透過用錢賺錢,可以獲得更多財富,但沒有錢的人,苦於工作奔波,為三餐而忙,若無法透過其他管道創造收入,將難以擺脫貧窮。
理財是脫困唯一之路,當然,前面所說的「假」也是充斥在金融市場,小則個人、企業,大則國家,不斷釋放假消息,引人誤入歧途。美國QE就是最大的假象之一,退或不退,只要消息一有鬆動,金融市場又為之動盪不已,投資人一定要掌握正確的財經訊息,才不會一有風吹草動就做下錯誤判斷。
唯有知道問題的存在,才能夠解決問題;以假亂真畢竟不是長久之道,總有被揭穿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