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競爭力的概念包含網路和行動商務,不只是行銷,其中還有服務和資訊取得。國家、企業、個人都需要具備數位競爭力,台灣在全世界卻是偏弱的,這是因為我們有個特殊的本國市場,這市場不大,又是用繁體中文,使得我們的資訊要穿透網路比較難。
澳洲有近20億人可以看懂英語,本國市場並不大,但他們可以穿透英語系市場。台灣的尷尬在於,繁體和簡體差異不大,但畢竟不是相同網絡,所以台灣網絡其實很小,可能是全世界最小的。這可以解釋台灣的困境:我們很難在全世界傳遞資訊,也沒有什麼資訊跟你競爭,因為很少資訊轉成繁體中文進來。
這是我們遭遇的問題,所以理論上我們要比其他國家更懂得用數位行銷,但這是有點嚴苛的要求,因為即便很會行銷的國家,都不見得做很好。台灣又有先天市場弱點,香港人用英文交流資訊大概占一半,因為他們市場也很小,台灣大概占一成左右,新加坡幾乎高達九成。同樣是小網路,新加坡人可以直接跳過SG的網路出去看資訊,所以台灣應該要比其他地方的人更重視數位競爭力。
我們是代工業起家,一直做B2B。如果是B2C,就比較容易接受新科技。台灣面臨的困境在於市場很小,網路更小,我們以為網路是全世界的。其實不是,網路會被語言綁住,被網域綁住,台灣實際上的網路是很小的。所以我們完全不懂運用傳播科技,但年輕人比企業會一點,企業又比政府會一點,所以政府要跟企業學,企業又要跟年輕人學。
我看經濟部中小企業白皮書,2011年,台灣三萬家大企業中,只有1.3%是用網路銷售,但中小企業是25.5%,因為中小企業要求生存,而且B2C比較多。網路通訊不只是行銷,最重要是服務的概念,即使在網路上不收一塊錢,也是在做資訊服務。所以在數位時代最有趣的地方是,全部裝置都是台灣在生產,但我們製造的數位資訊卻是最少的。
我們有先天上的問題,但這可能會改變。最近行動網路在台灣的發展並不差,我們智慧型手機普及率已經高到成為一個市場,黏度非常高,這跟我們城市型生活有關係。香港和新加坡都只有幾百萬人口,台灣行動網路市場等於歐洲國家三倍的使用力,歐洲人要看風景,美國人要開車,台灣人就把時間拿來滑手機。雖然是1千萬市場,卻創造出3千萬的價值。行動市場跟台灣電子商務有點像,幾年前PChome起來了,一下子整個市場都起來了。不要把行動市場只想成年輕人做一些遊戲App,其實是所有的企業行動服務。
台灣的錢很多在企業家手上,百萬中小企業都蠻賺錢,過去不敢拿出來投資,但最近講大資料,我發現他們都聽得懂。因為大老闆是決策者,他需要資訊,當他發現有人掌握網路和行動後,掌握了比他更多資訊,就會開始緊張。我認識的傳產大老闆現在都說要做大資料,但在我來看那就是網路,可是他一定要把生意轉到網路上,才能收集資料。如果這三萬家企業老闆都投資一個網路部門,那年輕人失業率就會降很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