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大概小學三、四年級,就會有明顯的改變,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給別人干預,想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希望自己是英雄或明星,能以他為中心,吸引眾人的注意力;但經常適得其反,惹得周遭眾人的討厭和反彈,有孩子會因妥協,修正自己「誇張」和「臭屁」的表達方式。有些男孩會用很強烈的方式,表達自己受屈和受辱的不平,力戰大人和同儕。
笑笑就好vs.小題大作
媽媽在這時扮演重要的角色。男孩在學校調皮和找麻煩,大人如何面對和處理,將影響未來的親子關係,因孩子發生的事通常都是一些生活的意外小插曲,可處理也可以笑笑就過去。
大部份的家庭是由媽媽扮演管教孩子的主角,孩子在低年級時都是媽媽主導一切;孩子升上中高年級,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會在學校出些小狀況,大部份的媽媽都會順手就把事件壓下來,訓斥、說教一番,孩子就會回到常軌。
而有些媽媽會小題大作,弄得孩子無所適從,讓孩子在學校變得特異,老師和同學會盡量和孩子保持距離,以致小事件變成大問題。
許多男孩因為爸媽介入而讓自己嚐盡苦頭,從此學乖了,有事絕不讓爸媽知道,也不想讓爸媽與老師多接觸,影響孩子青春期以後的親子關係。
有一些父母沒有警覺,不僅沒有放手讓孩子學習自主,反而干預更多、更主動參與學校事務,讓孩子在學校像一個透明人,爸媽瞭如指掌。
別介入孩子世界太深,弄得他不舒服
父母的強勢介入和干擾,讓孩子十分不舒服,只好用肢體語言或言詞,傳達他的不爽,讓父母也感受到不舒服。一般的父母收不到孩子的抗議,反而會更加地想教導和改變孩子。有強勢作為的父母,孩子能怎樣反應呢?
「用更大、更激烈的言詞和行為,抗議父母的管教模式!」
孩子長大,父母要調整自己的管教模式。小學中年級以後,照顧得少和保護得少才是好;國中之後,最好的照顧和最好的保護,就是別再照顧和保護,放手讓孩子學習為自己行為負責,否則孩子就會延緩成熟。就像孟珺的兒子,高中未學習獨立自主的為自己負責,上了大學也不知道自己已經成年,無法學習面對和處理自己的人際互動和情緒問題。
現在有愈來愈多長不大的男人,沒有責任感,遇事指責謾罵,有錯都是父母的錯,都是別人不好,從未覺察自己才是問題的中心和麻煩的製造者,許多這樣幼齡化、長不大的孩子,結了婚、為人父母。
「該怎麼辦呢?現在改變還來得及嗎?」
什麼時候都來得及,關鍵是孩子逐漸長大,父母要跟著長大,否則教養危機會一直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