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目前正朝著全球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邁進,預計至2031年,台灣失能人口將達到118萬人。這股在社會各角落快速暴增的龐大長期照顧壓力,就像快煮沸的開水,已經逐步逼近沸騰點,隨時可能爆發。「台灣應該要比別的國家更緊張,我們現在老化的速度是直線上升,最後老化程度將超過日本以外多數國家。」衛生福利部長期照護保險規畫總顧問李玉春憂心忡忡的說。
就像去年初,發生一起令人震撼的社會新聞,台南一名75歲老翁,長期照顧行動不便又失智的70歲愛妻,在身心俱疲下,痛下毒手將愛妻推入池塘溺斃,隨後也跳入水池,共赴黃泉。
可以想見,「老人謀殺老人」這類的悲劇不會停止,只會越來越多。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在曾發表的文章中,就寫實的描述「台灣老人國」悲慘的未來:「年輕人為22K 打拼,有子女的中壯年自顧不暇,照顧失能老人責任將落在另一個老人身上,在長時間照顧心力交瘁下,老年照顧者對自己所愛的伴侶或父母痛下殺手,預期未來恐怕只會不斷的發生。」
面對少子化、高齡化、長壽等種種因素匯聚而成的社會長期照顧壓力,政府當然也知道,卻面臨了3大困境,使得台灣長期照顧制度網絡迄今仍無法健全,而淪為林先生口中所說的「無感政策」,讓長照家庭感受不到政策的溫情。
困境1 缺錢導致執行不彰 立法太緩慢
曾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行政院長照保險推動小組召集人的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最大的感慨,就是政府在2000~2007年花太多時間做研究,直到長照保險列入總統競選政見,2008年長照10年計畫才正式上路,但是在初期推動過程中,又因為配套不足,導致整個執行成效不彰。
其中最嚴重的,就是長照資源與預算不足,雖然服務量占全台老年失能人口比例,已從2008年的2.3%,暴增到2013年的30.6%,利用率整整成長13.3倍,但長照資源嚴重缺乏,且因政府財政窘困,無法編列足夠預算(2014年已補足),必須動用第二預備金。在財務壓力下,監察院甚至曾發文要求內政部、衛生署(現已改為衛生福利部)檢討改進長照10年計畫。
為讓民眾有資源可用,且用得起,建立可長可久的制度,李玉春強調,勢必透過長照雙法:長期照顧服務法與長期照護保險法的立法,建立長照服務網絡,並像健保一樣建立一個全民互助有穩定財源的長照保險,照顧到各個階層的失能人口,而不只是服務65歲以上的老年人。
對此,行政院整合各類法規,界定長照服務,制定出長照機構與人員管理規範標準,完成長照服務法草案,並於2011年3月送交立法院審議。但這個草案整整躺在立院2年毫無動靜,一直到今年初才通過立法院初步審查,至於長期照護保險法則尚未送到立法院,因此原先計畫2013年完成立法、2016年實施,以與健保、醫療及福利體系無縫接軌的長照保險恐怕淪為空頭支票。
薛承泰沉痛的表示:「長照服務法一定要先執行一段時間,將資源、人力、機構、制度建立起來,長照保險法才有落實的可能性,但時間緊迫,台灣的未來真的不能再等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