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述忱和許超彥自大學時代相戀,在她畢業後不久兩人便步入禮堂。婚後,他們一起揹著行囊遊山玩水,相處、磨合,人生目標愈來愈一致。
因為共同的信仰,兩人決心前往中國開創傳福音的可能。2008年底放下燦爛的似錦前程,清空結婚六年以來共築的家當,攜手出發。
2009年元旦假期,許超彥因滑雪發生意外,成為身障者。一路走在計劃上的人生,倏忽岔出另一個開端。
就這樣,我們結婚了。
「其實很有趣,超彥跟我是很不一樣的人。」黃述忱提起兩人相識的過程,在教會中第一次看到許超彥,他不苟言笑、嚴肅認真,為了趕課,竟忘了和黃述忱打招呼,讓黃述忱覺得心裡很不是滋味。由於自己個性熱情,當下她認為彼此是不同世界的人,打從心底不想認識對方。
活潑的她投入很多心力在社團活動,有一天,意識到自己課業嚴重落後,於是開始積極請教朋友讀書的方法。自我要求高、事事嚴謹的許超彥,分享時間管理、計劃安排的經驗,讓她眼睛為之一亮,黃述忱笑說:「他是所有我請教的人裡面,最厲害的。」
之後,透過教會團契中長期的相處認識,他們漸漸欣賞彼此。交往後,他們時常去教會夫妻家中吃飯、討論自我成長議題,透過這些交流,學習到待人處世、經營情感的價值觀。教會的夥伴們看著兩人一路成長,非常看好兩人結為夫妻,而就讀醫學系的許超彥也正有此意。
「很多人都很好奇,我們怎麼這麼早結婚?其實就是因為超彥很想盡快定下來。」黃述忱提及她畢業的時候,許超彥讀醫學系六年級,他觀察到學長姐從實習開始後,就是永無止境的值班。「超彥擔心以後沒辦法放心力在家庭上,所以希望在當實習醫生以前結婚,增加相處時間,穩定感情。」
沒當兵、沒畢業,在幾乎沒有任何社會主流價值認同的基礎下,「我們就這樣結了婚。」黃述忱對一向規劃完善的許超彥很放心,擱下家人的反對和擔憂,兩人就憑著一股年輕的衝勁、認定彼此的心意走入婚姻。這股勇氣,並非一時魯莽,而是綿長至今,成為相伴在側的力量。
我也需要被照顧。
提起先生許超彥受傷一事,黃述忱說,完全沒有醫學背景的自己,最初真的不瞭解情況,根本不曉得嚴重性,「一開始他被送到醫務室,我看到醫護人員幫他裝了尿袋,根本不知道那代表什麼」。後來,醫生嚴肅地告知她許超彥「截癱」,「我那時候也不懂什麼是『截癱』?」後來才明白,截癱不僅是下半身癱瘓,失去知覺、動覺,也無法有意識地控制大號、小便,所以才裝上尿袋。
接下來的日子裡,黃述忱不斷接收到負面消息,也拚命吸收醫學知識,成為許超彥的主要照顧者。換尿布、吃飯、喝水、穿衣等等,幾乎每一個動作都需要協助,她覺得自己似乎一夕之間變成母親,照顧這個大孩子的生活起居。
剛開始幾個月她確實很有耐性,一步一步慢慢學習如何照護、協助復健,並為先生加油打氣。不過,過了一陣子,她發現自己開始變得煩躁不耐,比如說,有一次,許超彥請她幫忙拿衣服給他,而黃述忱還在洗尿濕的被單,當時她一股氣上來,覺得怎麼那麼多忙要幫,於是順手把衣服丟到他頭上。「超彥立刻抗議『妳為什麼要這樣對我』,我也愣住,想:『對,我怎麼了,怎麼會這樣對他』?」
當時黃述忱察覺、自我反省,接納自己的情緒反應,她認為自己是時候需要紓壓了。
和先生溝通討論後,黃述忱在照顧之外安排生活的出口,給自己獨處和外出的時間。獨處時禱告,外出時和好姐妹們聊天。對黃述忱而言,禱告除了有信仰上的意義,也是整理心情的重要方式,讓情緒得到修復和沉澱;而與人聊天,則是透過他人的提問和觀點,釐清自己的狀況。
她發現在照顧過程中,自己的身體累積了很多疲勞,以致於情緒不穩,身心相互影響。她決定運動,具有行動力的她,立刻報名每周三堂的運動課。「上拳擊有氧,我就想像自己正在打倒先生的病魔。」運動一方面培養體力,改善身體運作,一方面也釋放負面情緒。她的運動習慣維持至今已經四年多,未曾間斷。
身為身障者的妻子,黃述忱沒有抱怨,她清楚自己做得到哪些事,可以幫上先生什麼忙。「像我每天需要搬輪椅、幫他拉筋,我知道我不能受傷,所以要學習愛護自己的身體。」當學會自我照顧後,身心穩定了,是愛自己,也才能愛對方,讓彼此關係走得更長久。
「我身體變得很健康,這是因禍得福。」黃述忱笑說。
不再尋找return鍵。
黃述忱提到,教會的弟兄姐妹是她很重要的支持來源,他們幫忙很多生活上的細節,主動到醫院輪班照顧,讓她有時間喘息。不過有一回,黃述忱因外出請弟兄幫忙,遲了五分鐘回到病房,許超彥頓時前所未有地大發雷霆。
「超彥是非常客氣的人,他認為我晚一點回來,就會麻煩到來幫忙的人。」後來,先生主動向她道歉,「他發現自己內心的恐懼,因為他不能接受生命怎麼變得這麼需要依賴別人,所以對自己生氣。其實,每講一次『拜託』,他都得跨越很大的心理障礙。」
黃述忱提到,許超彥從小獨立自主,沒有向人求助、和人互動的習慣;那次大發脾氣後,他察覺到必須接受自己是身障者的事實,也要將「接受幫助」當作是生命的功課。黃述忱笑說:「後來,他漸漸發現,很多人在幫助他之後,變得很開心、很好睡,因為覺得自己日行一善。他發現,請別人幫忙,竟然創造了別人的快樂,也增加跟人相處的機會。」
回想求學時期的自己,黃述忱常在小事情上鑽營,或者在意分數、外貌、物質和錢財,直到先生發生意外後,她強烈感受到兩人過去讓人欣羨的學業、職業等等,一切都被打碎了。
在人生不順遂時,總會希望時光能夠倒轉、重來,黃述忱也曾經如此,她曾希望找到像電腦軟體Word上的return鍵,回到2009年滑雪場上,不要讓許超彥去滑雪就好了。
「有一次,在聖經中讀到『每個早晨都是新的』」,黃述忱說,她體悟到生活是要活在每一個當下,其實每天都像一張白紙,可以重新開始,為每一天畫上色彩。所以,不需要再尋找return鍵,「其實,感覺到一切被打碎後,才真的發現唯一擁有的是當下和未來。」
因為身體限制,不再能追逐太多優秀、成就,兩人更體會到生命中值得珍惜的情感與人們無私相助的美善。出席演講邀約時,黃述忱分享身為陪伴者的心情,許超彥則分享傷者回到日常生活的心路歷程。與群眾互動的過程中,兩人發現自身經驗能夠鼓勵他人,也開始自我肯定如今的生命樣貌有其價值。
「比起以前,超彥現在會對我表達更多的感謝、讚美。」黃述忱說,因為感受到先生的感激和珍惜,也更願意為他付出。她也很感恩先生透過信仰,相信上天有最好的安排,沒有活在怨天尤人的泥淖中,讓她不用背負太沉重的情緒。
過去喜歡一起爬山的兩人,如今仍然一起爬山,爬生命這座山,黃述忱感性地說:「超彥依舊是我很重要的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