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前一篇專欄主張:「沒有兩岸競爭力,只有全球競爭力。」許多讀者一定不以為然。
廣東省一個月內倒閉的企業可能比台灣五年加起來還多。年輕人到對岸做台幹,往往一週七天都不敢休息,因為位子隨時有五個陸幹要搶。如此你死我活,當然能激出某種競爭力,怎麼說沒有兩岸競爭力呢?
該問的是:這種競爭力放到全球舞台,還算不算競爭力?
當然,中國大陸因為人口最多,多年來GDP增速又一直在全球數一數二,市場當然千變萬化,最能考驗企業迎向挑戰的能力,多年來也不乏贏家成功走向世界,像海爾、聯想、華為。
限於篇幅,筆者將以另文討論這些實例的特殊之處,此文僅能強調:撇開這些例外,在中國打下的一片天往往只限於中國,絕難擴展到海外。
第一個原因,是保護太多產業。這不只會讓贏家離開中國就水土不服,也會變相鼓勵山寨,百度是山寨版Google,正版被百般刁難,山寨版才可以通行無阻。淘寶網大成功,也要歸因於它山寨的對象eBay被屏擋在外。
第二個原因,是人力便宜。大家總以為這點是中國的優勢,長遠看卻有礙競爭力,因為它會減少製程升級的誘因,有礙生產技術進步。
第三個原因,是中國大陸挾其市場廣大之優勢,多年來總強勢要求外商移轉技術。這雖讓中國能以最低成本達到產業最快升級的目的,但也容易養成怠惰,等到沒人要移轉技術,就不知該如何升級了。
而最重要的原因,則是政府管太多,人治色彩太強,這點的打擊面非常廣。我舉電視產業為例,因為這正是對岸磁吸台灣人才最多,對我們競爭力之斲傷也最明顯的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