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社會上評價「成功男人」的定義,不外乎從「事業」與「專業」這兩個「業」來觀察,以此評定男人成功與否的終極價值,許多人也因而兢兢業業,努力讓自己在事業或專業上獲得他人認同。當然,也有人不打算同於流俗,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一條路。這條路或許不像傳統大眾認可的成功途徑那樣穩當,這些別人尚未探索的區域可能也是危機處處、荊棘密布,甚至連到底能不能邁向成功,也尚在未定之天。
但男人為什麼會選擇這條未知之路?或許因為信念,也或許勇於挑戰,而這些不同流俗的思考與做法,雖然讓邁向成功的腳步變得艱難,但獲得的成就感也因此與眾不同,讓人心生嚮往。這些人專注的並非一般人所重視的成功,他們做的也不是一般人戮力而為的事,但卻讓人感嘆「人原來可以這樣活呀」!
走不同的路作工藝 王俠軍
走進位於敦化南路巷內八方新氣的敦南總店,其實都多了些提心吊膽,因為裡面每件大型瓷器作品都「站」在那裡,很擔心粗手粗腳的我回身一不小心,就讓它倒了下來;但現場簡單陳設所襯托出這些作品的氣韻,讓這些白色瓷器似乎帶上了光暈色彩,讓人有些目眩神迷⋯⋯
「生命本來就是令人坐立不安的。」問他為什麼對於傳統工藝有這麼多的執著,王俠軍笑說,這是他關注到文化與歷史,對於社會現象的變化所造成的結果。現在玻璃工藝產業的蓬勃發展其實你我都看的到,很多展覽上或商場上都可以看到這些作品,「但廣度有了、深度呢?」他說,玻璃藝術其實在傳統中華文化中雖然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看起來還是相當邊緣化、無法進入藝術主流的系統;她在明末清初的鼻煙壺工藝達到高峰,但民國一開始,她又不見了,所以當你看到這麼令人驚艷的工藝技術,但卻無法讓人關注時,你當然會想透過與文化意象的結合讓她重新找回神采,所以會關注到很多在文化上的一些想像,「那瓷器當然更是不用說的。」
「雖然我們看到瓷器工藝受到很多的關注,但你有時會跳脫出來想,瓷器真的只能這樣子嗎?」王俠軍說,我們看到現在的工藝、尤其是瓷器,雖然很多人在做,但做的都是「大家喜歡的」、或是「容易做」的東西,「現在很多傳統的陶藝家其實就是畫家,有的甚至連陶坯都不自己做,做好了讓他畫然後就放進窯裡面燒。」王俠軍說,當看到國外的研究者談到「青花瓷的故事」,看到這麼好的工藝技術當時在全世界獨領風騷,吸引全世界的資源都湧進東方來採購瓷器的時候,「以現在文創的觀點來看,這就是實力嘛!」這是一個產業的競爭力,「可是曾幾何時,這個東西全部被別人取代了。」
現在來看,大中華地區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但它曾經是最大的藝術精品輸出國,這會讓你去想,當初受到風靡的藝品,這樣的瓷器還能不能有其他的可能性,「所以其實一路下來,我都在思考這個傳統文化是不是有機會可以與時俱進,讓過去曾經輝煌的產業在現在重新展現新的面貌,這是我的想像。」這也是為什麼讓他會對傳統的工藝作出這樣的關注,就是這樣一點點累積而來的。
「像有人看我們的作品,就會想為什麼這杯子要這麼搞,簡簡單單做一個馬克杯不就好了嗎?為什麼現成的東西不去做,要去做一些看起來是嚇死人的事情?」而且,恐怕都是一些弄不好很難「脫身」的事情。有日本人問他是不是真的很有錢,所以才有辦法搞這種可能完全不知道回收在哪裡的事情?「我們也只能啞巴吃黃蓮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