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自有它們的生命,只要喚醒它們的靈魂」是一九八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奎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一九二七至二○一四年),在震驚全世界一書《百年孤寂》留下的傳神語句。然而,對於每家公司而言,不論營運表現好或壞,都有它的投資、投機價值,差別就在何種因素造成股價認同度的變化;然而,已經通過初審的股利所得扣抵率減半,觸動大股東最敏感的稅負問題,減資潮一傾而出,股價當然興風作浪。
增稅 利大於弊?
股利所得扣抵率減半,加上所得稅率最高提至四五%,不論是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或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駱錦明,都對政策效應提出明確疑問,所謂「人兩腳、錢四腳」,特別是富人避稅方法千方百計,理論上可增加稅收,又可降低貧富差距的政策美意,最終效應是否如預期般達成?還是造成資金大逃亡,資本市場的逐步凋零?
不論如何,在官方表達拉高稅基、稅率的態度出來後,台股吹起難得一見的減資風潮,聰明的投資人亦嗅出大股東及大戶對此稅負政策改變下的「看法」。從目前的政策內容看來,對於薪資所得不高,或是薪資稅率低的小股東影響不大,參與除息仍有可能退稅外,就算會被股利所得扣抵率減半的影響,最多就是選擇不參與除權息,等到除權息後再擇機進場。
但事實上,若股利所得扣抵率減半,實質涵義就在於公司辛勞整年的營運果實,除了已繳稅外,稅後獲利的一半,還有可能須再跟政府對半分,對於大股東及大戶而言,影響就相當巨大。
大股東及大戶除了持股進出難度高外,每次進出對於股價的變化又有很大影響,因此成為固定「被迫」參與除權息的大咖投資人,加上這些大股東及大戶所得都相當高,若政策執行,一來造成股利可扣抵稅額減半,加上所得稅率最高提至四五%下,進一步拉高未來高所得者的繳稅金額。
大股東的逆襲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由於台股上市櫃公司過去以來累積龐大的約當現金能量,加上辨理現金減資在稅負制度上仍是免稅,就統計至五月中旬數據來說,已確定將在股東會提案決議現金減資的公司已達一七家,除了創下歷年新高外,值得一提的是,像是國內機電大廠─中興電,即便資產負債表上短期變現能力極強的資產部位(現金+約當現金+短期投資)小於長短期負債總和,但公司仍決議發放○.八元現金股利,及每股退還股東一.二五元(減資一二.五%),表示公司將加大營運槓桿,拉高負債,提前預支未來獲利發放給股東(另一方面支持公司這項動作的原因,應是連○八至○九年金融海嘯來擊,營運都仍然穩健的商業模式)。
另一個有趣現象,在於上市櫃公司受到政策很可能三讀通過下,但由於政策執行應為今年的獲利、明年股利,與今年發放的現金股利具有時間落差,因此,除了減資外,由於台股早期籌資容易,或是股息配發以股票股利為主,帳上累積大量的現金或約當現金部位,及未有累積虧損下,上市櫃公司今年仍可透過配發較高的現金股利,來降低未來的股利稅負負擔。最明顯的例子為近期將現金股利從五元大幅提高至二○元的陞泰,消息公布後,股價因而連三天跳空漲停。
不過,身為投資人的我們,無法改變政策風向,只能在這樣轉變中見風轉舵,找尋對於投資者有利的操作方法及標的。就像是現金減資公司,雖然本意是大股東及大戶規避稅負政策轉變,所出現的部分「結帳」行為,但事實上,現金減資在投資學上其實是利大於弊,產生不小的投資契機。
就短線投資人而言,現金減資將大幅拉高今年的投資殖利率,檯面上減資個股如精英、智寶、燦星網等個股,目前股價殖利率超過二○%;也就是說,只要除息前,避免極短線投資人最後幾天進場,未來除息後,因財務體質改變,易引發市場提升評價,有望獲取價差。
對於中短期投資人而言,現金減資更像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現金減資除了退還股東現金,但換個角度想,現金減資一來降低持有者後續持股成本,而且在財務效果上,減資等同於縮減股本,股本縮小後,流通在外股數減少,EPS立馬提升。另外,減資同時減少股東權益,造成ROE(稅後淨利/股東權益)分母項減少,帶動ROE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