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到三十歲的台灣小夥子,與全球銷量超過五千萬本的《魔戒》有什麼關係?答案是這個年輕人敢作夢,靠著憨膽,也讓《魔戒》原著小說作者托爾金(J.R.R Tolklein)敢放手,將《魔戒》中文版翻譯權交給他,才讓這個年輕人有機會用一枝筆,贏得全球關注,再寫一頁虛幻致富傳奇。
毛遂自薦給《魔戒》作者,讓朱學恆賺進三千五百萬新台幣,這件事也讓他學到了賺錢不難,人生不只有選擇題或是非題,也可以有問答題。
這幾年朱學恆不改麻辣語調,各種網路社群如Plurk、Facebook、Blog等常可見他的發言,往往直接或間接地充滿戲謔和嘲諷的語氣,偶爾會根據道聽塗說來公開批評他人,例如日前前國民黨立委邱毅將反服貿學運議場內的太陽花,誤指是民進黨團送給學生的香蕉,朱學恆跟邱毅在節目同台,也刻意拿出香蕉吃,大大消遣邱毅「指花為蕉」的糗事。
另外,趙藤雄說過「房價一坪250萬不算貴」,朱學恆在「十大惡人」網路票選活動中,將趙藤雄列為候選人,逼得趙藤雄買下報紙頭版自清。
「唯有偏執才會與眾不同」,朱學恆表示,他不在意批評,例如比爾蓋茲也是偏執狂,「他對常識或許沒有理解,但他對某些事有其理解特質,大部分人仰賴規則,就不會有自由,我想做就必須承擔責任,人生不只有選擇題或是非題,也可以有問答題。」
提供實踐創意的起點
《魔戒》原著小說在歐美是僅次於《聖經》的暢銷書,當年才二十七歲的朱學恆,靠著毛遂自薦,讓他賺進三千五百萬新台幣,而他的成名史,如同他的公司名字「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這個至今言詞依然犀利的三十九歲男子,只用了短短一個月,就為他自己以及《魔戒》原著創造出幾十億美元的財富。
其實,朱學恆自認從來不以致富為目標,他只是喜歡打電動玩具,特別瘋狂於虛擬的世界,喜歡直接進入戰場的虛擬實境遊戲。事實上,朱學恆不光是「幸運」,他的成功還有兩個關鍵:「創新」與「未來」,更是許多具創意年輕人點石成金、美夢成真的「夢想方程式」最佳模範。
「我是軍人世家子弟,小時候就天馬行空,喜歡打電動玩具,高中迷上奇幻小說,會自己製造、自己想像、自己去發現有趣的事。現在的父母都幫小孩準備好,很難激發他的創意。」話鋒一轉,在鏡頭前總是一派輕鬆自在的朱學恆,也略顯沉重的談起他對年輕世代的焦慮。
軍人世家養成離經叛道性格
「人生不一定要選擇題或是非題,也可以是問答題。」朱學恆談到自身性格,他從小喜歡的東西就跟別人不同,也非世俗所認同的,例如小學打電動玩具、高中時期看奇幻小說,在那樣的世代,或許可說整個學校可能就只有一兩個人喜歡,但也透過玩遊戲發現背後有原著,發現奇幻小說內容很精采,開始接觸遊戲背後的原著。
「身在這個時代,跟著別人規則玩就輸定,要找到自己的方向。」朱學恆慶幸父母給予他很大的自由包容與理解,但他也認為,台灣年輕人的文化和創意,會受到學校、家庭等環境的影響,再加上個人的個性和習慣,逐漸被消弭,無形中就照著世俗的眼光去做。在他的觀察,生長在「什麼都有、什麼都已經準備妥當」的環境中,也就缺乏了「勇敢闖蕩、勇敢嘗試、勇敢承擔、勇敢爭取」的爆發力。
採訪過程中,他也不諱言因離經叛道的個性,敢言別人所不敢言,讓他至今收到至少五十張存證信函,「當我做這些批判的同時,我也知道背後要付出多少的代價,但被告又怎樣,告成大不了被關,我知道要付出多少代價還去做,就表示我叛逆啊!」或許天生反骨的個性,但他也笑說:「到目前為止不曾被起訴,可能是我運氣好,或是大家手下留情吧!」
為了自己而活的人生觀
「我的反骨魂應該遺傳自祖父吧!」朱學恆出生在軍人世家,祖父朱秉蓮為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抗日烈士之一。在世俗眼光他是個爭議人物,由南到北,台灣幾乎每個爭議事件都有他的言論批判及看法,而讓他義無反顧、一頭栽入的,竟只是「闖闖看,至少過程也是一場精采好戲。」
回顧朱學恆第一次受到眾所矚目是2002年翻譯《魔戒》,多年來,他自己貼錢租用大型投影設備巡迴高中、大學演講,又因為他經常在網路發表文章,擁有獨特見解及敢於發聲的個性,2006年被網友封為「宅神」,自此朱學恆躍上檯面,走上一條批判社會,擋人財路,也擋自己財路的不歸路。「沒有想太多,就義無反顧的做下去。」他說道。
面對前途難行,朱學恆依然無怨無悔,因他自認擅長在合理規範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他的人生邏輯是,世界上的規則就是讓後來者不能居上,包括公司年資、軍中學長學弟制等社會規範,還記得朱學恆曾在一篇專欄中為自己爭議的人生下了註解:
給十五歲自己的一封信
十五歲的你,剛上高中,人生的冒險對你來說才剛開始,你真的覺得很迷惘,很困惑;你真心希望有一個大人,能夠在你尋找人生方向的這個時候,親切地告訴你人生是什麼,夢想要如何追尋,熱情要如何奮戰努力才能獲得。最重要的是,你希望能夠遇到一個體貼、真誠,不顧一切代價相信你的大人,他能夠全心全意地告訴你:「沒有問題,你一定做得到!我們相信你!」
但是,我要告訴你一個壞消息。直到你真正長大,你都沒有機會遇到這樣的大人。 還有你會一直念著當年希望能有大人告訴你的簡單兩句話:「沒有問題,你一定做得到!我們相信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