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的標題寫著:「氣溫已經持平15年,沒人能給出合理的解釋。」英國《每日郵報》則報導:「全球暖化可能『暫停』超過20年,消失的北極海冰又回來了。」這類令人安心的言論充斥各大媒體,但它們澈底誤導了大眾。全球暖化未曾稍歇,仍是迫切的課題。
數據顯示,地表平均溫度的上升速度呈減緩趨勢,這就是誤解的根源。這一現象常被解讀成「暖化暫停」,但話其實不該這麼說,因為氣溫還在攀升,只是沒有上一個10年那麼快。重點是,全球將來會如何暖化,短期的減速預告了什麼?
這類問題要由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研究小組(IPCC)負責回答。基於上述數據,IPCC在2013年9月的報告中調降了一項關於未來暖化的預估。IPCC每隔五到七年會發佈一次氣候預估,這攸關著全球氣候政策的動向,因此哪怕只有小小的改變,都能讓大家為了地球暖化速度多快以及我們還有多少時間阻止暖化等問題爭論不休。IPCC在2013年的報告中沒有說明暖化的影響或如何減緩,而是在今年3月的報告中提出。但我在今年報告出來前已做了些計算,應該能回答這些問題:世人若持續以目前的速度燃燒化石燃料,環境的喪鐘將於2036年響起。暖化的「假性暫停」或許能讓地球稍稍喘息,多給我們幾年設法降低排放溫室氣體,阻止大限來臨,但只是杯水車薪。
曲棍球桿,全球暖化論戰爭端
2001年,IPCC發表了一張我參與繪製的圖,世人的目光即被戲劇般的全球暖化所吸引。這張圖後來被稱為「曲棍球桿」,以歷史氣溫變化繪製而成,曲線由左而右形成略往下降的桿身,顯示北半球氣溫有將近1000年的時間僅微幅變動;右端的桿頭往上翹,呈現19世紀中葉起史無前例的驟升態勢。此圖一出,便成為氣候變遷爭議的眾矢之的,而我也無奈成了公眾人物。IPCC在2013年9月的報告中把球桿圖再往歷史延伸,推估近期的暖化可能至少是1400年來所未見。
地球在上個世紀雖已歷經不尋常的暖化,但還會暖化到什麼程度?要估算出來,我們必須先知道,在人類造成大氣中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不斷攀升之際,氣溫將如何隨之變化?科學家稱這種對應性為「平衡氣候敏感度」(equilibrium climate sensitivity, ECS)。ECS用來衡量溫室氣體的暖化效應,表示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倍增且氣候趨於穩定(達到平衡)之後,地表的預期暖化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