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全球網路界來說,今年最受矚目的大事非阿里巴巴上市莫屬。阿里巴巴將成為史上最大宗的IPO。根據《華爾街日報》指出,籌資金額可能超過200億美元,超越facebook在2012年創下的160億美元。
言猶在耳的上市行動,阿里巴巴講了3個多月,上市時間一延再延,併購動作卻從未遲疑,頻頻出招。這股壓力全來自另一位行動網路巨頭—騰訊。
觀察網路科技產業,向來只有第一名、第二名在爭奪市場,前兩名就占盡8成的市場份額,目前在中國市場,百度(B)、阿里巴巴(A)、騰訊(T)各霸一方,百度專注搜尋引擎,阿里巴巴以電子商務建立生態圈,騰訊主做遊戲與通訊,在各自領域為一方霸主。
BAT三強鼎立的局面,從騰訊「踩線」開始變了調。阿里巴巴是公認的PC端電商霸主,那麼,在行動端呢?
挾著微信在大陸的高使用率,搭上騰訊的支付系統財付通,電子商務是騰訊不得不打下的市場,騰訊入股中國第二大電商京東商城,要先打下這個市場,讓以電商起家的阿里巴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兩家企業什麼都比,從金融支付到社交App,還有民生必備的打車軟體,透過投資、併購,阿里巴巴一塊塊撿起拼圖,從收購對象,可看出阿里巴巴的行動戰略。
這是阿里巴巴啟動的戰略型投資,一一拼起帝國版圖:去年收購地圖軟體高德、入股新浪微博,今年6月,還創下中國網路史上最大一筆併購案,買下UC優視瀏覽器,成立阿里UC移動事業。
阿里巴巴玩的是全世界最昂貴的「拼圖」。據統計,從2013年1月截至2014年4月,阿里巴巴在16個月內,投資總金額為450億人民幣,平均1天花掉近新台幣5億元。
戰略型投資是巨型企業維持「大者恆大」的關鍵。華光資本董事長張永漢表示,他曾問過騰訊執行長馬化騰對併購的看法,「只要會影響核心業務的,就一定要自己做,自己不想做或是沒能力做的,但是具備整合優勢的領域,就去投資。」
看來,阿里巴巴對併購也是採相同思維,對於高成本的產品,不做,就買。
從B2B平台起家,跨足B2B2C,成為電商最大龍頭,講電商、講支付,沒人做得過阿里巴巴。但是沒有自行開發的通訊App,是阿里巴巴很在乎的一件事,阿里巴巴在內部公告曾表明「移動互聯網上沒有成績,我們就不考慮IPO」。
行動通訊、遊戲起家的騰訊,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無非直接對阿里巴巴下戰帖,微信是中國最多人使用的社群溝通工具,講到行動流量,騰訊是第一。
面對騰訊的步步逼近,阿里巴巴在去年9月推出「來往」社群App,可以一鍵拍出9秒短片,馬雲甚至親自錄了影片,替網絡通訊事業部的第一個產品造勢。
這步棋,看似做SNS(社會網絡服務),防的卻是電商市場,不見得能瓜分微信生意,但有助鞏固阿里巴巴生態圈的運行。
阿里巴巴近年一步步的收購行動,看似在迎戰騰訊,但其實也是在為IPO之路增加籌碼,在還沒落下最後一塊拼圖前,阿里巴巴帝國版圖,已經昭然若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