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物侵入氣管
勿追著孩子餵飯
異物侵入氣管是非常危險的,3歲以前的小朋友因為臼齒發育未完全,咀嚼功能全靠門齒或犬齒來完成,有時候爸媽餵食小朋友較硬的食物,小朋友往往偷懶,會把這類食物含在口中,如果此時又一邊玩耍一邊吃,很容易一不小心跌倒或大哭時深吸一口氣,就會把異物吸入氣管之中了!
因此,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幼兒在嬉戲時應禁止飲食,此外,爸媽或主要照顧者更不應該追著孩子餵飯,台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萬德再三強調,意外事件的事前預防,絕對比事後治療更為重要!
3歲以下應禁止直接大量食用堅果類食物
氣管內的異物,以花生最常見,不可以讓3歲以下幼兒直接大量食用花生、豆類、腰果之類的食物,除非是磨成泥狀;否則每一小塊都可能成為進入氣管的異物。
堅果類食物(包括花生、腰果、開心果、夏威夷豆等等),對嬰幼兒來說,都是非常危險的食品,建議爸媽應尋找替代食品給小孩子咬,例如,米餅、早餐穀麥片都有類似像堅果類食物脆脆的口感,或是把吐司麵包切條烤一下讓它脆脆的。
再來就是從新鮮的蔬菜水果中,找尋比較有口感的,例如,歐美的爸媽會把小黃瓜、蘋果、胡蘿蔔等等切成條狀讓小孩咬,滿足寶寶的磨牙口慾期。
誤食魚刺,勿喝醋
小朋友若誤食魚刺,第一個症狀往往是進食困難,哭鬧疼痛。
坊間有一種說法,可飲用醋來治療誤食魚刺,因為醋有軟化的作用,事實上,醋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達到軟化效果,加上食道喉頭的黏膜若遇到強酸的刺激,可能會產生水腫、潰瘍,甚至造成氣管開口的阻塞,引起窒息或是化學性的灼傷、發炎,所以爸媽切勿誤信偏方!請直接至耳鼻喉科請醫師評估處理。
哈姆立克急救法
陳萬德醫師指出,若是異物卡住氣管、臉色發黑,此時需要急救,急救方法稱之為哈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
患者年齡1歲以下
當急救對象是1歲以下嬰幼兒,先讓傷者臉朝下,趴在施救者的前臂上,頭比胸低,一手固定頭頸,另一手掌從兩肩胛骨間向前拍打;接著翻轉臉朝上,頭比胸低,兩根手指放在嬰兒乳線下一指寬處,向下連續擠壓1〜2公分,直到異物排出。
患者年齡1歲以上
當急救對象是1歲以上,施救者站在患者的身後,一手握拳並以虎口面放在傷患肚臍上方的腹部,另一手放在拳頭上並緊握,用力從抱住患者腹部上方,間歇性的壓迫,把氣管內的異物給擠出來。
避免孩子身邊出現任何直徑3公分以下的物品
陳萬德醫師提醒,為了避免發生異物侵入氣管的意外,絕對不要讓孩子身邊有直徑3公分以下的物品。此外,尖銳物品、所有可吞食的物品(包括成人食用的維他命或藥物)也應該放在可以鎖起來的櫃子中鎖起來,避免讓小小孩有取得的機會!
流鼻血
3大常見原因
原因1、異物入侵
孩子們的好奇心強烈,有時會將小物品塞進鼻孔中,造成流鼻血,甚至造成繼發性的感染;此外,孩子們也常對於自己的身體感到新鮮好奇,喜歡摳鼻孔,鼻腔很容易因此薄化,血管暴露之後就流血了。
原因2、鼻腔發炎
過敏性鼻炎與感冒是造成幼兒鼻腔發炎兩大原因,加上孩子們不斷大力揉、擤鼻子,力道掌控不當時,這些動作將造成原本已相當脆弱的鼻腔黏膜破裂,而流血不止。
原因3、溫差太大
室內外溫差過大時易造成血管反覆放鬆與緊縮,造成鼻黏膜容易破裂流血;此外,當氣候較乾燥或是夏天經常待在冷氣房中,鼻腔需要更多血液流經以提高溫度與濕度,此時若鼻腔調節功能有問題,鼻黏膜容易充血腫脹、乾燥,進而發生流鼻血的狀況。
Q:為什麼孩子靜靜的睡覺,也會流鼻血呢?
許多爸爸媽媽感到納悶,為什麼小朋友靜靜的睡覺也會流鼻血?最主要是因為不論是哪一種原因所引起的鼻腔黏膜受傷,都不見得會立即流血,這些淺淺的傷口往往要等到有外力再進行破壞,或躺下血液集中在鼻部、運動、血管擴張時才會流血。
止血2步驟
Step 1:直立坐姿
陳萬德醫師表示,流鼻血時,讓孩子採取直立坐姿,頭部前傾,而不是往後仰,才不會干擾到正常呼吸、甚至因鼻血倒流而嗆到!鼻子位置要比心臟高,降低血流壓力,因此為了避免血液向鼻部集中,不能故意將頭壓低,理論上,流鼻血時,平躺也是不適當的姿勢。
Step 2:壓迫止血法
出血點90%以上都是在鼻中膈非常靠近鼻孔的位置,這也是鼻腔內最狹窄而空氣流速度最快的位置,所以一旦出血,可用壓迫止血法,用手指將流血側的鼻翼,也就是鼻孔外圍鼻子沒有骨頭的部分,向中間且向對側眼睛的方向壓迫5~10分鐘,直到停止流血為止。若流血不止,請盡速就醫。
NG做法!拿衛生紙塞住鼻孔
流鼻血時,拿衛生紙塞住鼻孔是錯誤方式,其實,最後出血點是因為自行凝血而停止流血的,不是因為衛生紙塞住才不流血的!如果一不小心塞得太進去,也很容易阻塞呼吸道,發生窒息危險;此外,由於衛生紙並非無菌,衛生問題也是一大考量!
撞到頭
情境:從床上摔下
小寶才6個多月大,有一天不小心從床上摔下來,額頭瘀青,腫起來,此時該怎麼辦呢?
幾乎所有的孩子開始能夠翻身、爬行、行走之後,都會有撞到頭的經驗!有別於成人,觀察0~2歲的孩子身體結構與整體發育,可以發現其頭部所佔比例重於身體其他部位,因此,當小孩發生跌落或是碰撞意外時,頭部先著地的機率較高。
不過,爸爸媽媽勿過度擔心,即使是頭骨尚未密合完全的新生嬰兒,頭部也有腦脊髓液(CSF)的保護,因此,如果是從床的高度跌落,一般並不會有腦出血的情況產生,換句話說,只要不是過度猛烈撞擊,例如從一層樓高的高處跌落,或是一時失控的暴力行為,很少會造成嚴重的頭部傷害。
72小時內觀察3指標
孩子跌到或撞到頭部之後,如果沒有明顯的外傷(包括流血、瘀青),只是腫了個包,千萬不要一開始就用力搓揉患部,1歲以下嬰兒也應避免使用冰敷。最重要的是要觀察以下3件事情,一旦出現下列狀況,應立即送醫或立即撥打119:
觀察指標一:
孩子有沒有昏迷?
觀察指標二:
72小時內有沒有出現鼻孔或耳朵流出血或水樣的液體、持續嘔吐、走路不穩、頭痛欲裂、意識不清的情況?
觀察指標三:
除了頭部以外,也應注意四肢、胸部、腹部等有無傷害,例如,手腳一側比較軟弱,或是手腳出現抽筋狀況。
最常見的是頭部碰撞所引起的腦震盪,症狀一般有嘔吐、頭昏、食慾不振。它的臨床表現如果輕微會自行痊癒;但若嚴重時需要醫師專業的診斷與住院觀察。頭部撞擊或是外傷,若沒有明顯腦部受傷的症狀,觀察72小時大多無礙。
值得注意的是嬰幼兒撞到頭之後,經過72小時的觀察,沒有任何症狀產生,不表示之後一定沒事,有少數病例是在2個星期後才發作!需要經由醫師進行專業的電腦斷層掃描等各類檢查,才能做出判斷,因此爸媽持續細心的注意與觀察是非常重要的。
小叮嚀
陳萬德醫師提醒爸爸媽媽:
1.爸媽應養成拉起嬰兒床欄的習慣,即使只是短暫離開躺在嬰兒床中的寶寶幾分鐘的時間。
2.照顧小孩的人手應足夠,切勿讓6歲以下兒童獨處。
3.較硬、邊角較為銳利的家具,或是桌角等皆可用軟海綿或軟墊貼起來,此外,也可以在孩子常活動的區域(或是嬰兒床下)鋪設軟墊,降低孩子跌落、跌倒時受傷的機率。
陳萬德
現職:台安醫院小兒科主治、新生兒及兒童胸腔暨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學歷:中山醫學院醫學系
經歷:台安醫院小兒科住院及總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新生兒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