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會議室裡談論著「父親」這話題。
W先開口。她的父親曾經離家,當時還小的她不記得是什麼原因了。只是,返家後的父親成了隱形人,無聲無息,經常會讓人忘記他的存在。不知道為什麼,像是有一塊透明的壓克力板,阻隔在父親和他們之間,彼此再也無法靠近。
L的家像軍營,不茍言笑的父親有好多好多的規定,標準也很高。什麼時候開始轉變?想了想,好像是祖母過世吧,她說,從那之後,父親彷彿春天的溶雪,開始主動跟孩子親近、刻意講笑話逗大家,言語裡流淌著全新的溫柔。
C回憶起家族大山的父親倒下來的瞬間,世界碎落一地。開朗風趣奔流不返,父親從此變得沉默、易怒,有時還會像小孩一樣地耍賴、取鬧,是她不認識的陌生人。可是,某些片刻,父親的眼眸裡會閃過一抹熟悉……。
一直以來,細膩、溫柔、體貼,從來不是給父親的形容詞。整天加班應酬、一回到家劈頭就罵人、總愛偷偷上孩子的臉書、動不動就提陳年風光……。這樣的一家之主,多……。只是,父親真的有那麼喜歡賴在外頭嗎?不分青紅皂白的火氣裡,他在「急」什麼?上孩子的臉書,「偷偷摸摸」,是壓抑著怎樣的想法和心情?猛提當年勇,到底他「想要」或是「在怕」什麼?
王行老師在接受訪問時,是子女也是父親的他忍不住發聲,現今社會不斷要求男人(尤其是父親)要學習溝通、要好好表達自我,是本末倒置了。家人、子女,才應該且有義務要好好親近、認真體察父親,自然就能夠清楚他的喜好、想法、需求。「有些事不是用說的,就能懂。」
把父親當成一本書吧,易讀難讀,都是子女們的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