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忙」與「茫」是許多人都會有的感受,對此,年屆職場後段生的育碁數位科技總經理楊中旗有感而發地說:「確實如此。」
職涯三階段有著不同的「茫」
初踏入職場近乎是張白紙,年輕時的楊中旗在面對自我的很多空白,都想盡快累積、填補,「或許年輕氣盛,相對比較『急躁』。」除了工作節奏較快,面臨許多抉擇,由於經驗不足,也比較無法精準到位,一下衝過頭,或發現方向錯誤,幾次來回往復與試探,心中隱約產生自我懷疑的「茫」。
經過約莫十年的職場歷練,楊中旗說,步入職場中期,有些事漸漸聽得懂,「也開始初探人生,不再是年輕時的血氣方剛或浪漫。」
這時,許多面向與可能性擺在眼前,該怎麼「選擇」?成了這階段最大的課題:「隨著時間在走,就好像走到了路口,總覺得接下來要跨出的每一步,都可能牽涉到很大的決定。」
以他自己為例,進到這階段,要繼續當專業工作者,還是創業?當時年紀相仿的朋友告知楊中旗心中的焦慮:「此時若不創業,之後就不太可能了。選擇在職場『堅守』,看似繼續向前,其實另一扇門(創業)就關了…。」此外,這階段的考量也非僅只個人,還包括家庭、小孩、生活型態等,「就像是個多元多次方程式」,全等待自我解答。
如果職場中期在於能否「擇你所愛」,楊中旗說,步入職場後期,便是能否「愛你所擇」。好比老夫老妻,臉上開始有了皺紋、身材變形…,此階段的自己,也開始出現生理、年齡、資歷…所帶來的價值與潛力的變化:「自己能否『接納』?還有,對工作能否『抱元守一』?」他微笑地說,這階段若能充分享受、投入自己的選擇,這份「篤定」才會為自己帶來智慧,展現風華。
焦慮與瓶頸,皆源於自我框限
談到對職場資深族群的觀察,楊中旗表示,生理與體力上的課題,是絕對有的。此外,相較於前兩個階段,也逐漸感到可能性與可選擇性變少,有很多的「受限」。「但是,從正面角度看,自己是否更可以『聚焦』?並珍惜、看見聚焦的價值與競爭優勢。」是要陷溺在感嘆有限,或者更專注在某一產業、專業,甚至角色的貢獻上,楊中旗說,可以透過自身的「轉念」去改變。
隨著資歷的增加,楊中旗觀察到,這階段很多人對自我期待和他人(公司)對自己的期待,都會相對提高。因此,瓶頸在於自我能否有「層次的提升」。「職場上,角色的貢獻與績效產出,是最明顯且被衡量的。如果個人能在能力與層次上更提升,不論是自己或公司、外界,都會給予比較高的肯定。」相反地,若貢獻度無法高於前兩階段,也可能反映在收入與外界評價的折損上,假使與自我期許不一致,壓力也就大了。
「這就在於『硬工夫』。」楊中旗表示,無論是能力、經驗運用,或者人際,此階段勢必有所累積,端看自己如何再提升。「世俗觀點可能開始有所謂人生勝利組或失敗組的比較。」也許同儕的發展、成就、機運都比自己好,但他表示,不要因此覺得自己好像被「注定」了,而把自己限制框架在不可能與不一定的必要裡。
談到職場後段生被迫解職的現象,楊中旗認為,職場就是「市場經濟」,為什麼會這樣?「可能是別人看待你,和自我價值認知不平衡了。」公司不願再支付原有的薪酬,或者自己的期待與公司的意願不相符,自然無法再繼續交易、合作。
楊中旗坦言,這階段的人有過許多「曾經」,面子相對較薄,且體力、學習潛力與工作彈性也都在走下坡…。但是,如果仍在意職場延續性,轉換工作時,就必須很務實地面對自己還有多少「價值」:「年輕有潛力,如果價值是一百,別人甚至願意給到一百二;但是,後段生必須接受有時候可能是有『折扣』的。」他認為,若能找到自己有興趣或能發揮才能的工作,即使對方開的是七十五、八十,也值得做。「去投入,當自己價值到達一百五,甚至兩百,那麼即使有折扣,也會高於原本的一百。」
堅守或退場,引出不同的思考和規劃
無論續留職場延長打拚或者規劃退休,職場後段生的「選擇」因人而異,楊中旗說,不同的設定,會影響接下來在職場上的表現與抉擇。
做退休決定的人,工作上可能開始相對保守:「和有長期職涯的人相比,企圖心、動力與改變的意願都比較低。」楊中旗認為,其焦慮反而在於害怕、擔心自己能否安安穩穩地從職場下車?與想要有層次上突破的對照組,是不同的。
無論規劃三年、五年、八年…,「目標是在『退休』,就必須思考退休後想過什麼樣的生活?要的是什麼?」如果計劃環遊世界,就需要累積一筆金錢。因此,先找到設定點,再回過頭來盤點現今的經濟、交友圈、興趣等狀況,並在工作上做調整。「職涯的完美句點其實就是『收尾』,面對退休後的設定,思考在於,該怎麼在短期內做出投資報酬率高的累積,盡可能地去滿足。」
每個人的價值認知不同。對楊中旗來說,工作,代表的不僅是謀生,更能感受到生命力與創造力,能肯定自我價值。雖然年屆資深族,但他笑言,因為自己放眼更長的職業生涯,對未來還有很多期待,也樂在其中,所以感覺自己才算剛邁入職場中期。「這樣看,自己的未來性、開放度和可能性,不就提高了嗎?我很喜歡這樣想這樣做,帶給自己年輕的熱情與浪漫。截至目前已經歷的都只是前段的試煉、過程。我很高興自己永遠都是『中期(旗)』啦!」
縱然生理改變會帶來影響,還是能透過工作型態的調整,或者調息身體去因應。「會影響我,但不會圈住我。」就算不同年齡層,仍可扮演不同的角色,持續在「職場」這舞臺發光發熱。「我所欽佩的大師與優秀人士,甚至到了七十五歲都還活躍在專業上展現熱情,或許不再能衝鋒陷陣,但可以做很好的指引、導師與管理者。」
興趣找到了,永遠沒有太晚或退場的問題。楊中旗說,關鍵在於自己有多大的「願」和「念」。去擁抱、去投入,為了自己的活力與樂趣,或許可以問自己:敢不敢、願不願、熱不熱情、能不能……?
當臺灣邁向高齡化社會,這些戰後嬰兒潮關聯世代的社會主力,真的會因為每個個體的自我思惟與認知,影響到整個臺灣的經濟與社會動能,世代的人普遍怎麼想,真是重要的群體力量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