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的名字是充滿期待與意義的符碼,每次我知道或認識一個人,總會忍不住去想像「人如其名」的各種關聯;排序論輩乃依祖宗家譜,如果名字非從相命之人所得,則往往寓含了長輩深深的期待。我的外省朋友之中,有名為「恩施」者,乃因他父親希望不忘故鄉「恩施縣」;也有名為「凱萍」者,在反共抗俄的年代,這個名字代表了避秦之思、希望能凱旋回到故土江西萍鄉。
本省籍朋友的名字比較少有如此的時代背景,多的是平安生活的期望。
無論如何,名字總是喚起我許多想法,足以考掘一個人的各種身世,而或許,有時會不免誤讀。
這期《聯合文學》的主軸是劉大任先生的最新力作,合中篇小說《細雨霏霏》、散文〈兩周之間〉以及王德威、李瑞騰、阮慶岳三位教授的賞評於一輯,展現一位華文世界重要作家的現實感悟與心靈跋涉,讀完之後,相信您會有一種理解和感動:生命悲欣交集之處,曖曖內含光,足以照亮我們內心隱密而巨大的包容和溫暖,而讓我們驚覺,生命自身即是美感。
剛入青年時,讀劉大任小說《秋陽似酒》,我寫過一首〈在記憶邊緣〉的詩,其中第二段:
然而記憶最難被時間削割
那是大爬蟲橫行掠食
的年代,紅旗遮天(祖國啊
祖國)血流漂杵
High Way上中年的我們的拒絕
談及六○、或者七○
那種狂飆的年代
熱血,空有滿腔……
劉大任先生那一代人,恐怕多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父祖繼承和遺傳罷,他也因此成為一代中的傳說人物。
所幸,他們的書寫,足以抵抗各種政治企圖之角力之傾軋,以文字承擔了「記憶」的「大任」;政治的粗暴和脅迫性,總不免讓我懷疑,每一位作家的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安那其。
而小說,雖小道,大有可觀焉!
青年時期,我剛剛當了編輯,讀林懷民先生的翻譯的《摩訶婆羅達》,大為撼動,這個震動世界的印度史詩中的大戰,其實不正也是每個人內心在抉擇時刻的人神交戰?當年那位身心俱疲暫停了「雲門」去流浪的林懷民先生,如今早已蜚聲國際,成為世界理解台灣生命力的重要門徑之一。
林懷民先生〈開啟後半生的鑰匙〉乃為聯文新版之《摩訶婆羅達》而寫,「無所求」與「有所為」,原來可以並濟共存!
不論是「心懷黎民」或「天降大任」,那一個世代的人,名字如此厚重,他們的夢想容或有時也會跌落,但終究能夠飛行致遠!
所幸有那一代的人,給了我們許多足以傳說的事。
作者簡介
許悔之/台灣桃園人。曾與詩友創立「地平線詩社」,現任聯合文學總編輯。著有詩集《陽光蜂房》、《肉身》、《當一隻鯨魚渴望海洋》、《亮的天》等,另有散文集、童話等著作多部,最新作品為有聲書《遺失的哈達》。曾獲中華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年度詩人獎、五四青年文學獎、金鼎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