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八年,雲門暫停,我在峇里島動手翻譯《摩訶婆羅達》。書成後,時報出版社兩度出版,卻已絕版數年,時不時有人問起。我很高興《聯合文學》重新由法國取得翻譯的版權,讓這本書重現江湖。
老實講,我到今天還未把印度文化的核心《薄伽梵歌》讀透,卻因《摩訶婆羅達》所引發的好奇心,去了九次印度。
一九九四年,我在瓦那拉西恆河邊看到火化的烈焰,看到下游的朝聖者舀起混著骨灰的聖河之水沐浴,吞飲,看到未曾焚盡的屍體沿河流下,眾人無動於衷。恆河之水養生送死,生者與亡靈毫無界線。我驚悸而感動。
那是《金剛經》所說的「不著相」嗎?那麼,「大戰」一節裡,黑天對有修言道:「人生本來就充滿幻象」,也就是「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嗎?黑天要求有修開戰,也不外是要他面對「當下」吧。
那年在德里要搭機回家,走進機艙時,忽然聽到一個聲音說,No Fear。也許是自言自語。回到台北,我不由自己地編出《流浪者之歌》。
我在台灣和美國受教育。儒家要求人立德立言立功。美國文化強調成就與效率。印度教我不要計較成敗,但求把握當下。我的下半生因此過得比較舒坦,創作時也比較得心應手,不再因為患得患失,急切地把舞蹈的發展擰死。
有一年,我在菩提伽耶大覺寺學習靜坐,九點半寺廟關門時,和人群走出山門。一個喇嘛問我是不是台灣來的。分明是漢人口音,我反問他來自何處。山東,他說。我請他在路邊喝茶。削瘦的中年喇嘛告訴我,想成為藏密僧人,他從山東流浪三年才抵達拉薩。因為想見達賴喇嘛,從拉薩出走,在尼泊爾邊境被解放軍抓起來關了一年。出獄後,又往尼泊爾走,再度被捕入牢。第三次出走總算順利到了達蘭莎拉。
我問他如今有何打算。想回拉薩。我問他,回去不是又要被關起來嗎?這位山東喇嘛笑笑,說:「哪裡都是一樣的。」
告別後,我看見他收起茶杯,在冬天的樹下,一襲單薄僧衣躺到茶桌上準備睡了。
這些年來,這位不知名的僧人一直是我心底的上師。
這些,大概跟《摩訶婆羅達》的內容無關。我要說的是,這本書為我開啟了一扇扇的門,改變了我看待事物的觀點,去面對人生。
作者簡介
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兼藝術總監,一九四七年生於台灣嘉義。十四歲起發表小說,大學就讀政大新聞系。一九七二年,自美國愛荷華大學英文系小說創作班畢業,獲藝術碩士學位。一九七三年創辦「雲門舞集」。曾獲頒國家文藝獎、世界十大傑出青年獎、行政院文化獎等多項獎項。二○○五年獲《時代》雜誌選為「亞洲英雄人物」。編演的舞作有《流浪者之歌》、《九歌》、《紅樓夢》、《薪傳》、《白蛇傳》等七十餘齣。結集出版的文字創作有《蟬》、《說舞》、《擦肩而過》、《雲門舞集與我》,及譯作《摩訶婆羅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