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父母的5個壞習慣,孩子正在學!

編訪撰文/陳映潔;諮詢/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王意中;攝影/小朱爸;梳化╱羊羊;演出/可愛寶寶:李語芯;帥氣爸比:李偉榮;漂亮媽咪:丁嘉曄    

壞習慣1:以牙還牙,用情緒面對情緒!

在教養的過程中,常會碰到孩子不講理、胡鬧、亂發脾氣的時候,一次、兩次倒也還好,但幾次下來,父母的負面情緒往往也會被孩子挑起,不甘示弱地跟著孩子鬧起彆扭。但是,這麼做真的能夠解決問題嗎?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王意中提醒各位爸比媽咪,當孩子情緒激動時,大人更要冷靜、淡定、減少刺激孩子的言語,如此一來才能順利處理孩子的情緒波動。因為,當孩子的情緒像海嘯一樣發作起來,父母的嘮叨、囉嗦、講理、指責、糾正,甚至是跟著以牙還牙地發起脾氣,都無法使孩子的心平靜下來。

如果希望這場胡鬧能夠盡快結束,最好的方式,還是請爸比媽咪先讓自己的情緒平穩下來,冷靜以對,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情緒管理示範。但如果選擇像地殼板塊碰撞般,跟著孩子的情緒瞎起鬨,那麼一場親子間的情緒地震,可以預期將轟隆轟隆地引爆開來。

如何幫助自己冷靜下來?

當孩子正在發脾氣,父母想幫忙,卻往往都是幫倒忙,因為,如果無法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無法冷靜地處理孩子的問題,對孩子來說,就像是「來亂的」一樣!有什麼好辦法,能夠幫助父母的負面情緒恢復平靜呢?

暫時離開10分鐘

王意中心理師建議,爸比媽咪可以選擇暫時離開一下,將孩子交給其他照顧者,並且告訴孩子:「現在媽咪和你都有點不開心,所以我先離開一下,10分鐘後我會再回來。」

洗澡、進書房看書、出去走走、喝杯咖啡、換件衣服…,每個人能夠舒緩情緒的方式都不盡相同,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花點時間調整好自己的心情,再回來面對孩子,等雙方都稍微平靜下來,溝通才會變得比較容易。

否則在鬧脾氣的當下,孩子不光要處理自己的情緒,還要面對父母的情緒,等於是雪上加霜,孩子就會覺得:「爸媽好討厭、好可怕!」

走〜我們去看水族箱的魚

如果是比較小一點的孩子,就比較需要以安撫的方式來緩和他的情緒,例如:拍拍他、抱抱他、把他舉得高高、或放音樂給他聽,家裡若有水族箱,可以抱著他去看看水族箱裡的魚,也是一種舒緩小孩子情緒很棒的方式,只要父母持續這麼做,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學到當自己情緒有波動時,該怎麼用適當的方式來幫助自己平靜下來。

避免將工作上的負面情緒帶回家

王意中心理師分享了自己的方式:「偶爾在職場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時,回家前,我會稍微給自己一點『停下來』的時間,在回家的路上拍拍照、喝杯飲料,稍微放鬆一下,並且提醒自己進家門時,臉上是帶著笑容的,至少大門打開的剎那,不要臭著一張臉,因為家人不需要去承擔這部份的負面情緒,此時自我覺察就顯得非常重要。」

壞習慣2:趁勢把大道理一次說清楚、講明白!

常常遇到的情況是,父母總是急於在當下「處理」孩子的問題,而這裡的「處理」大多是想用說理的方式來解決。

王意中心理師認為,父母在處理孩子的情緒時,雖不至於需要翻農民曆,但總得選個良辰吉時,要懂得察言觀色,評估當下的時間點到底適不適合進行處理,如果孩子的情緒仍然處於波動的狀態,最好先緩一緩,給孩子一點時間。

說理,不是不能說,而是要選對時間說,試著先讓孩子的情緒,在時間的醞釀下,趨於冷靜、緩和,把處理的時間先延宕一下,之後再和孩子討論。不過,與其說理,不如先試著反映孩子的情緒、同理孩子的委屈。

馬上講,孩子才會記得?

父母冷靜下來後,孩子同樣也需要冷靜,幫助孩子緩和情緒有一個很好的方式,那就是同理孩子的感受,尤其對於口語表達尚未發展得很好的孩子,爸比媽咪首先要試著了解引爆孩子情緒的點是什麼,再來要幫他說出心裡的感受。

例如:「媽媽發現今天晚上你的心情跟平常不太一樣,有些委屈,是不是因為你不想把玩具借給弟弟玩?」讓孩子了解爸媽有在關心、了解、並看見他的感受,而不是馬上告訴他:「你一定要這樣或那樣才對!」

溝通要選擇適合的情境

想跟孩子談的時候,也要找到適當的情境,也許是孩子主動問你,也許是睡前,也許是在外面吃飯的時候,也可能是在散步時,爸比媽咪得找到孩子比較開心、願意跟你溝通的時間和地點;面對大一點的孩子,父母也可以先用書寫的放式來表達,讓孩子了解爸比媽咪有感受到他的情緒,也找個機會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孩子。

與其翻舊帳,不如教導正確處理方式

王意中心理師表示,處理孩子的問題,重點要擺在緩和情緒的學習,以及找到適當時機教導孩子,下次再碰到類似事件時如何避免犯錯的問題解決方式。

最忌諱的是不停對孩子細數舊帳,因為孩子很討厭這種溝通方式,一來舊帳翻不完,二來講了孩子不開心、也不見得會改,還會讓孩子覺得:「又來了!你又再說我了!幹嘛又提那個!」破壞親子關係,實在是沒有必要!

壞習慣3:可以用打來解決事情!

「孩子用打來解決問題不行,但是父母卻可以」,想必這是存在於許多家庭中的矛盾,王意中心理師認為,打小孩,勝之不武!面對眼前力量微弱的孩子,說真的,有本事等孩子長大再來較勁。當然,屆時父母也不太敢招惹,特別是孩子已經比我們高、比我們壯、比我們有力量。

打孩子,教會他們什麼?

邀請父母思考的是,打或罵,除了大人的情緒宣洩之外,對孩子到底有哪些好處?當你打了孩子,某種程度來說,是在教他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打人的這種方式會不斷地被強化,下次只要碰到不如意時,孩子馬上就會做出打人的反應。

因此,當有一天幼兒園的老師告訴你,你的孩子在學校打人,你也沒有立場講話了,因為正是你為孩子示範用打人來作為問題解決的方式。

體罰反映父母的不知所措

其實打孩子,多少反映出父母的無能為力,也在告訴孩子,你已經沒有步數、不知道該如何教他、解決他的問題了。王意中心理師指出,父母經常不想去正視這件事情,讓情緒凌駕於理智之上來教養孩子,這麼一來,孩子只會學到以暴制暴,不明白自己犯了什麼錯、也不知道如何修正。

壞習慣4:讚美鼓勵敷衍了事,批評糾正巨細靡遺!

王意中心理師表示,對於孩子的好表現,我們常只有兩個版本:「嗯,很好!」「很棒,好厲害!」像是在臉書上按個「讚」,就雲淡風輕地隨塗鴉牆輪轉而過。

說真的,孩子還是很難知道自己的好表現到底是什麼。反而很常見的是,面對孩子做了不該做的事,或者沒有達到如父母預期的表現時,父母的批評與糾正往往是鉅細靡遺地說得清清楚楚。父母可能會覺得,這樣孩子才會印象深刻,日後才會改變,但結果通常非如你所預期。

太抽象的讚美也有缺點?

當我們不停地跟孩子說「你很棒」、「好聰明」,孩子其實不了解自己到底棒在哪裡、為什麼聰明,感受不到你想表達的是什麼。

王意中心理師提醒,這種抽象的讚美講多了,反而會讓孩子碰到難題時,不太敢去碰觸、嘗試,因為他會害怕自己如果做不到,就不棒、不聰明了。所以在讚美上,最好能把整個過程、細節詳細地告訴孩子。

例如,孩子端一杯水走到位子上,與其稱讚他「你好棒喔」,不如說:「爸爸發現你現在杯子握得越來越穩喔!一邊走路,眼睛也有在注意水有沒有滿出來,這是很難的事情,所以我覺得你很棒!」用孩子聽得懂的話語,盡可能地仔細描述他表現得好的地方,當你說給他聽,他腦海裡就會留下畫面,下次,當他想再次複製這些美好呈現給你時,就會相對容易一些。

太具體的批評,傷孩子自信心

至於罵小孩罵得太具體,又有什麼缺點呢?王意中心理師指出,不斷鉅細靡遺地糾正孩子的過錯,等於是一直反映:「你是個很糟糕的小孩,糟糕到我可以這麼容易看得到你這麼細節的錯誤」的訊息給孩子,一般父母之所以會這麼做,通常是認為這麼罵孩子,孩子才會印象深刻、才會變好,可是究竟是什麼力量可以讓孩子有好的改變?值得我們深思。

實際上我們經常發現,常常被巨細靡遺地糾正錯誤、甚至是被責罰的孩子,表現反而越來越差,因為他被講得一無是處、也看不到自己的能力,會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也沒有力量往好的方向改變。甚至這樣的孩子,到後來即使被別人稱讚,他也會下意識地認為對方在開玩笑,這是非常令人難過的事情。

而且,孩子會記得的往往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而是:「你很討厭,只要一出現,就會說我這個不對那個不對。」與其如此,倒不如正面地給予孩子建議或指導,會來得更有建設性一點。

壞習慣5:好的表現視為理所當然,壞的表現加以責備!

王意中心理師提醒父母,請記得,一個孩子做出符合情境的好表現,其實也需要透過學習而來。因此,當孩子表現出好行為的時候,爸比媽咪應該適時給予回應,縱使只是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擁抱或拍拍肩膀都好,這麼一來,孩子未來出現類似好行為的頻率會比較高一些。

然而,當觀察到孩子出現一些壞表現、問其原因也問不出個所以然時,比起責備孩子或詢問孩子,父母首先要思考,可能是哪些原因導致孩子變成眼前的模樣。了解孩子,需要爸比媽咪平時更多、更敏感的關注,才能注意到孩子每個細微的轉變。

是積習難改,還是教養無效?

如果孩子的壞表現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成為習慣、且難以改變,父母該怎麼做?王意中心理師認為,習慣是一種長時間、日積月累的行為模式,因此,當孩子養成了壞習慣,多少也代表,父母過去的教養方式是需要調整的,所以,與其急於想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倒不如改變自己處理問題的做法。

「肯定」有助孩子認識自我

肯定孩子,有時不只是針對孩子的行為,還包含他的個人特質,所以當父母誇獎孩子時,其實也在幫助他們認識自己所擁有的能力,讓孩子能夠接納自己、增加自信,並出現更多良好的表現。

相對地,不斷地針對孩子的壞表現「碎碎念」,只是讓孩子越來越不喜歡自己,等於是引導孩子只看到自己的缺點,這樣的孩子日後很容易有負向的思考,也缺乏自信心。

讓孩子願意「聽你的話」

如果光靠肯定,還是無法改善孩子的壞表現,父母又該怎麼做?王意中心理師建議,父母平常應該努力經營與孩子間的親子關係,盡量和孩子共同參與一些活動,例如:讓孩子一起來洗碗、拖地,一起完成一些事情,當爸比媽咪願意多花時間陪伴孩子,讓孩子發現其實你是一個會跟他玩、很有意思的人,他通常也會比較願意聽你的話,配合度會變得比較高一些。

結語

孩子是需要多多被肯定的,特別是自己曾經有過的好表現,就像一張張美麗的照片想供人翻閱,一篇篇動人的文字想被人分享,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很棒的激勵。請爸比媽咪們多拉長對孩子好表現的保存期限,讓他知道自己在父母的眼中,是最特別且美好的存在。

王意中
現職: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學歷: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不吼不叫,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力》、《拆解孩子的青春地雷》、《誰讓孩子變成失控小惡魔?──從情緒管理開始,教出講理好孩子》、《301個專注力教養秘訣》、《標準答案 臨床心理師的大格局教養》、《台灣自閉兒教養書》、《孩子不敢說的40個成長困惑》、《301個過動兒教養秘訣》作者,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兼任講師,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臨床心理師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2571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育兒生活一年12期 (此方案5/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23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