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四年的七月與八月,是台灣生技業史上起伏最大的兩個月,讓生技業老闆宛如坐雲霄飛車。
七月一日,上櫃生醫指數創下歷史新高,全月成交量高達約十六萬張,也創歷史新高,於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舉辦的生技展,參加人數創新高,更炒熱生技業行情,但生技指數卻不再飆高。
每天見面第一句話「問候『姊啊』」
七月二十七日晚間,基亞公布期中分析解盲報告不如預期,隔天生技股全數倒地不起,從七月二十八日到八月二十一日,二十個交易日生醫類股市值就蒸發了上千億元;一直跌到八月二十一日,生醫指數才落底,但跌幅已高達三一%;光一檔生技股股王基亞,就跌掉了四百多億元的市值。這是生技股從二○一○年以來,首次出現轉空的跡象,瞬間豬羊變色!
七月二十八日一大早,基亞期中報告解盲的隔天,研發型新藥發展協會辦公室異常忙碌,協會副理事長張鴻仁接電話接到手軟,許多生技業老闆紛紛來詢問,「基亞這件事怎麼辦?是否會波及生技業?」
隨著基亞股價每天跌停鎖死,身兼永豐餘上騰生技顧問公司及上智創投總經理的張鴻仁,每天無論開會或是餐會,討論的話題都圍繞在基亞身上,幾乎已經倒背如流。他打趣的說,生技圈內每天見面或吃飯的第一句話就是「問候『姊啊』(基亞)」!
基亞的效應在生技業與股市迅速擴散,生技業執行長的焦慮程度不輸生技股的投資人,因為台灣生技業從來沒遇到三期臨床試驗失敗的例子,此次真的給生技業投下了震撼彈,讓三年多來的「美夢」突然被震醒。
張鴻仁趕緊在八月中,找了一位專家來教生技業高層主管們什麼叫做「期中分析報告」,當天會場坐無虛席,大家求知若渴。
七月初就出現泡沫的味道
今年確實是生技業新藥研發的「翻牌」年,第一檔揭曉的新藥公司是智擎。智擎與美國授權夥伴美國Merrimack製藥共同開發的胰臟癌新藥MM-398(原名PEP-02)在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第三期臨床實驗數據達標,可申請歐美與台灣藥證,讓智擎股價一飛沖天,從二五二元大漲,最高來到三五五元。
接著,台灣生技展開幕,生技業每天都有好消息上報,而基亞董事長張世忠連續四天都出現在生技展的攤位上,親自為投資人與媒體解惑,也十分自信的將PI-88定調為在美國拜耳藥廠與中國康哲的肝癌藥臨床試驗失敗後,最有希望的一顆。
只是沒幾天,一翻兩瞪眼,喜劇變成了悲劇,張世忠與基亞投資人都像是頭頂被灌下冰水般急凍。
基亞投資人也被「凌遲」二十天,股票完全賣不掉,不斷傳出基亞主力、丙種資金潰不成軍的消息,分析師開始對生技股從「本夢比」要求有業績「本益比」,大罵生技業沒有營收,是騙人的產業。
然而,生技業沒有營收的問題在三年前生技熱潮開始時,就已經存在,這些名嘴、投顧老師們,怎可能不知道生技股的「夢」呢?
「生技股在六月底、七月初就出現泡沫的味道,但只是不知道以什麼方式來引爆而已?」一位創投分析師觀察,之前工業局在核發新藥股上市的許可證速度也變慢了,投資人若夠機靈,應該可以發覺生技股過熱,早就有一群人跑掉了,沒想到基亞事件,卻讓生技股全面崩潰,市場受傷不輕。「之前雞犬升天,現在一起死」。
「一個新興產業發展初期,總會有比較多的資金追求比較少的個案,所以價值會高估,尤其這兩年,原本電子資金與傳產的資金,上百億元中挪一點過來,就足以讓生技股這個淺盤淹水。」張鴻仁說,這是一個產業發展的自然現象,應該用正面角度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