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日本Beans集團的代理商,Jay Wu有著個人獨到的講究與品味,他認為美感是需要時間累積的,而透過學習可以加快品味增長的速度,長期在日本生活工作,觀察到日本人對自我美感的表達是整體性的,從生活中,由內而外的重視細節,並且透過外在的形式表現,無論是穿著打扮及態度與行為,都與傳統文化有著根深蒂固的連結。也因此Fujin Tree 355挑選物件時,除了市場考量之外,文化與傳統工藝面的表現,更是選物的重點。Jay Wu此次特別引薦日本B印吉田的總監種市曉,他曾經手眾多的品牌開發,對於日本在地工藝傳承,以及美國當地文化品牌的開發都有深刻的著墨。
擁有日本生活背景,如今在台灣深耕的Jay Wu和來自東京卻熱愛海濱生活與衝浪的種市曉,他們各自在生活及工作上有著不同的經驗,而對於在地風格設計也有不同的體會與看法,透過這對異國好友的經驗分享,感受他們挑選物件背後的意義,品質細節的堅持,以及對於生活風景的美好描繪!
Interview:La Vie ╳ Jay Wu & Taneichi Akira
La Vie:Jay是台南人,Taneichi Akira是東京人,因為Jay跨國工作的關係使兩位相識,並且成為多年好友,兩人在價值觀上是否有些相似之處?
Taneichi Akira(以下簡稱TA):我和Jay大約五年前認識的,因為自己在工作上的地位,難免有所得意忘形(笑),再加上日本人做事情重視順序與細節,因此容易顯得推託,一套想法總要經過再三推敲和琢磨才能完成,但來自台灣的Jay是個熱情洋溢的人,他總是能感染我,帶來興致高昂的氣氛,他的工作效率高、速度快、具有實踐性,我常受到他的啟發,在工作的配合上彼此契合,在朋友的相處之間也很舒服愉快,沒有壓力。
Jay Wu(以下簡稱JW):第一次遇到Akira的時候,覺得他真是帥!穿著夾腳拖、短褲,戴著帽子的模樣,和我一般工作常見的日本人不同,那時是為了在台灣的Pop-up Store而聯繫上,但是萬萬讓我想不到的是隔天要開幕,前一天工作告一段落Akira居然問我哪裡可以衝浪,一點都不擔心,而且隨興的個性,讓大家放鬆了不少,於是我們一起到東北角衝浪,而隔天的開幕也相當順利圓滿。
因為合作愉快,我們也開始建立友誼,在想法和風格上都會受到彼此的影響,價值觀也接近,比如我們都喜歡挑選具有精緻細節的物件,卻不喜歡過於重複和量產,盡可能的搜尋獨特性,也在當中找到自我的存在價值。
La Vie:你們曾經引進代理,以及操作過相當多Japan Local或美國Local事物的開發,對兩位來說甚麼是Stay Local(在地風格)?可否談談你們對在地風格的了解?
TA:在進入題目之前,我想先談談網路,這十幾年來因為網路發達的關係,能輕易地取得來自全球的資訊,大量的所謂設計品被製造出來,又被氾濫的模仿,到處都是設計,卻又設計的不具意義,模仿雖然在初步上可以成功,甚至能被輕易的行銷,然而久了之後,大家會發現那是沒有根的東西。我所謂的根指的就是本土特色、傳統和文化!在日本,真正能被保留下來,能永續經營的,通常是能與當地連結,擁有在地風格的品牌,或許一開始它們只在自己的地方、小鎮擁有知名度,然而隨著資訊的傳遞,也能銷售到全球。現在這個時代,我認為全球化等同在地化,必須先有自己感到驕傲的,才能推廣出去,如果只擁有片面的,沒有根,那麼推廣出去也是枉然。我自己很喜歡台灣的小籠包和算命文化,在時尚產業的脈絡雖然不清楚,但我相信只要有根、有在地意識,也可以被全世界看得到。
JW:我曾經做過很多國外品牌,也在不斷的經營品牌經驗中循環,當我開了Fujin Tree 355,要挑選台灣在地物件的時候,突然意識到一件事,雖然台灣看起來很豐富、很有趣,很多東西可買,然而真正要尋找有工藝技術在裡面的居然很少,甚至不知道該怎麼介紹給外國朋友,這幾年仔細的挖掘,深入到城鎮鄉村尋找,進入工作室觀看職人工匠怎麼製造,逐漸的找尋到一條屬於台灣自己的「在地風格設計」脈絡,最後,很開心的把他們介紹給大家,介紹給喜愛Fujin Tree 355的朋友,也介紹給眾多的外國友人,每次聽到他們的讚美,心裡也會覺得與有榮焉。
La Vie:Fujin Tree 355不只挖掘世界各地的好物,也發現台灣許多本地設計、以Local素材為主題的創作或設計物件,就地取材是一個環保且重要的Idea嗎?
JW:絕對是,以Stay Local這件事來說,我覺得就地取材是蠻重要的一點,比如Fujin Tree 355與三峽染工坊合作的一款「藍染」,顏料就是來自三峽當地的植物(大菁),而布料也是我們在布市搜羅而來的,透過三峽染工坊的當地師傅手工製作,除了染色之外也需要經過溫暖的天氣曝曬,那一系列的作品創造出非常美的顏色,從天空的藍色到海水的藍綠色,而染出來的幾何圖形也十分用心。我們盡可能地使用在地資源,當然這是一個大方向,但不應受侷限,可以有更多的創意被激發,我認為人、工藝、在地文化和世界接軌的要素,都是很重要的環節。
La Vie:Jay在挖掘這些擁有在地風格的設計品項時,通常必須通過哪些標準?
Taneichi Akira在開發日本或其他國家的Local Brand合作時,又是如何嚴選?
TA:我個人在開發這些品牌或進行通路上的合作時,大都是因為契機(笑),可
能我是一個在性格上比較重感情的日本人吧,我認為人和人先認識,了解他之後才會懂他的品牌理念,也才能對他提出的東西有所信任。我的挑選標準通常是以別人沒有的為主,我不喜歡虛偽、表面的創作,也不做太大眾的商品,或許是這麼多年行走全球各地的工作經驗或人生經驗,我總能一眼判斷這個品牌或商品的價值,此外,主觀和客觀也必須Balance,雖然我大都依照個人品味去挑選,大體來說是個任性的人吧(笑),有好的東西、好品牌,接下來就是靠Marketing去操作了。
JW:我是比較主觀,畢竟經營的是一家Select Shop(而不是大集團),我挑選的標準在於是否達到一定的水準,當然這攸關細節和美感的表現,以目前你手中的杯子來說(編輯所在位置是Fujin Tree 353 Cafe by Simple Kaffa),是由工藝家林靖蓉(Lynn Lin)手工製作,她從日本留學回來,將日本玻璃工藝帶回台灣,然而當中也融合許多創意和新思維,這一個個晶瑩剔透的杯子器皿,總讓外國朋友驚豔於台灣的工藝竟然有如此高水平。我挑選的品牌或物件是我覺得將之介紹給外國朋友會感到驕傲的,最重要的是也是我自己想使用的(笑)。
La Vie:日本吉田包因為精細的製造工藝,「一針入魂」這句口號,直到如今都深植人心,在工藝的層面上仍然以此作為品牌精神嗎?
TA:是的,這是吉田包的中心思想,也是品牌一路打算堅持到底的座右銘,我負責的是B印吉田(B-jirushi Yoshida是Beans集團底下的一個品牌,主要與日本吉田株式會社合作的系列),但是我對吉田包的研究也相當深入,工藝和技術是重要的,但由於包包是日常生活所用,並非藝術品,所以我們不會強調工藝這件事過於功能與實用本身,但是堅持著這樣的信念是無庸置疑的,雖然是量產,但是每個包包製作的細膩度和堅固的程度,往往是大眾看不到的,比如老師傅用裁縫車一針一針的在包包的內袋裡面仔細車縫,在人們不會注意的地方仍舊用心,我認為這就是所謂的職人精神。
La Vie:擁有當地文化同時保留傳統工藝這件事,是否為在地風格品牌的重要條件呢?可否舉例幾個兩位曾經合作過的Local Brand中印象深刻的故事?(比如職人精神或是在地工藝如何傳承?)
TA:我曾經開發一個日本本地的品牌,為了了解製作過程,和淺草的老師傅喝酒聊天,這也是一種搏感情的方式(笑),但在這過程當中我學習到了很多,老師傅與我談到皮革的差異帶來的大影響,以及由顏色和手感去感受皮革的好壞等,分享了很多工匠的智慧,這些都是平常生活或工作中難得的學習和經驗。
JW:說到這件事,讓我想到一個故事,美國波特蘭早期是個工業城,後來工業沒落之後,很多年輕人選擇離開或搬遷到紐約、洛杉磯等大城市討生活,幾年後,這批移民又帶著新一代搬波特蘭,為什麼會有這種鮭魚洄游的狀況呢?原來是波特蘭的政府新的政策,推廣在地產業創意化,也推動文化補助計畫,比如推廣糧食、宣傳當地的農產品、推動工業轉換後的加工事業、使用本地製造的建材等。這讓我聯想到台灣也是如此,我們的傳統產業有很好的工藝技術,卻不知道附加價值,我們有很棒的有機農產品,卻沒有被好好的推廣包裝,這也是我經營富錦樹的初衷,希望能整合這些人文、小農、工藝、在地品牌,如何做到質感的提升,互利的極大化,這是值得思考的點。
La Vie:如果可以選擇一個城市居住,會想住在哪裡?兩位心目中的理想生活又是什麼樣貌?
TA:東京是個可以擁有好的生活品質的地方,但因為我太熱愛衝浪了,如果可以,亞洲的話想住台灣、到歐洲想住西班牙的巴斯克、到美國則住夏威夷,因為這幾個城市都有世界上最美麗的海岸和浪況,總之,我心目中理想的生活就是希望可以被海洋包圍啊~
JW:台北,我還是想住在台北,從這裡出發到哪裡都近,因為台北自由,融合前衛和在地文化,雖然在很多人看來這個城市不是那麼美,但就是因為不完美,有缺陷才顯得有趣,台北的巷弄風格多元,還有豐富的人文風情,最不缺的就是在地文化特色。如果要完美,搭三個半小時就可以到東京了,所以台北好方便!目前的狀態也是最接近理想的生活狀態,做自己喜歡的事,用自己喜歡的東西,走路就可以抵達店或公司,別無所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