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地理學會「原始海洋計畫」的推波助瀾之下,太平洋偏遠角落的一片海底天堂,包括照片中的加羅林島周圍海域,即將受到保護。
南萊恩群島。這些無人居住的蕞爾小島位於夏威夷南方2400到3400公里處,周圍的水域是受到過度開發的海洋中最後幾片真正的處女地之一。
如今這片區域將會受到保護。
吉里巴斯政府最近宣布將每座島嶼周圍12海里之內劃為禁漁區,這是海洋生態學家薩拉與國家地理學會合作的「原始海洋計畫」的一環,這項計畫的目標在於記錄並保存地球僅存最原始純淨的海洋環境。
自從在2009年帶隊探勘過這個區域後,薩拉就一直希望能夠成立南萊恩群島海洋保護區。「這些島嶼有助我們了解『原始』的意義,」他說。「它們的生態故事從每個角度來說都很驚人──不管是珊瑚密度、魚類生物量、頂級捕食者數目,還是生物多樣性。」
2009年的探勘期間,潛水員在這五座島嶼周圍潛水超過1000小時。他們的發現讓他們大為吃驚。在某些礁石上,珊瑚的密度高到覆蓋了90%的海床──比加勒比海5 ~ 10%的珊瑚覆蓋率高出太多。
科學家也很驚奇這些擁擠的珊瑚群落居然如此健康。在太平洋各地,聖嬰現象造成的水溫遽升已經導致大量珊瑚死亡。但南萊恩群島的珊瑚礁似乎沒有白化或生病的跡象。「我們知道這個地區受到海水升溫的嚴重影響,因此以為會看到死去的珊瑚,但這些珊瑚礁卻完好無損──簡直完美,」薩拉說。
在珊瑚耐受性高的地方,海洋生態系的其他生物往往也能興盛發展。在千禧環礁潟湖的某些地方,硨磲貝的密度可高達每平方公尺40個──對一種肉跟殼都很搶手的生物來說,這樣的豐富數量幾乎聞所未聞。「硨磲貝在大部分環礁潟湖中都已經所剩無幾,」薩拉說,「但在千禧潟湖,礁石上卻滿滿的全是硨磲貝。」
烏翅真鯊、藍鰭鰺、白斑笛鯛(圖中前方) 擠在通往千禧島潟湖的一條淺淺的水道內, 隨時虎視眈眈,等待著食物上門。這類頂級捕食者的存在,是世界最健康的珊瑚礁共同的重要特徵。
這裡最常見的物種是長硨磲蛤,牠們有個似乎自相矛盾的俗名:小巨貝。這種軟體動物比一顆橄欖球還長一點,但若跟最大的硨磲蛤、長可達1.3公尺的巨硨蟝蛤相比,還是有如小巫見大巫。這些小巨貝乍看彷彿搽了藍色、靛藍、綠色或其他顏色的唇彩。這些色彩來自牠們肥厚外套膜裡的色素細胞,每當殼打開時,外套膜就會伸出外面,有如波浪狀的嘴唇。
這些巨大的濾食者就像淨水器一樣。探勘隊上的微生物學家每到一座環礁都會測量細菌濃度,結果發現滿是蚌蛤的千禧潟湖細菌濃度最低。細菌會導致珊瑚、魚類、貝類及螃蟹這類甲殼動物生病。海水裡的細菌濃度低,就表示這是一個健康的海洋生態系。
南萊恩群島並非一直處於這麼美好的孤立狀態。19和20世紀,有幾座島嶼因為擁有鳥糞和椰子等天然資源而受到開發,1957年英國政府還在莫爾登島附近進行大氣層核子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