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滿城風雨的新藥股基亞生技,股價連跌二十根跌停板,創下台股紀錄,堪稱投資人經歷過最慘痛的一次教訓。因此,如何挑對生技股、正確評價生技股的價值,成了許多投資人最想學習的功課。
國內生技產業處萌芽階段,個別公司營收表現和股價波動很大,尤其是生技製藥公司,新藥上市前,必須等待美國食品暨藥品管理局(FDA)的漫長認證,結果往往一翻兩瞪眼,投資人不小心就踩到地雷。
擁有超過二十年生技醫療製藥產業投資經驗,歐洲最大生醫投資集團博威(Bellevue)資產管理公司,可說是評價生技醫療類股的專家。這家公司目前管理的資產規模雖僅四十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三五○億元),但若以股價來看,其績效表現的確亮麗,博威自一九九三年在瑞士上市以來,股價漲幅達一五六五%,超越同期美國那斯達克生技指數(NBI)的一三二七%。
之所以能有出色的績效表現,原因之一在於獨特的公司成員背景,有高達三分之一比例的成員,具有醫師、生物化學博士、微生物專家等身分,而董事會中,甚至包括一九七五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巴爾的摩(David Baltimore)。
「不過,就算公司裡專家一堆,但畢竟目前在全球掛牌的醫療製藥股多達三千家,要挑出好標的,只靠專家是不夠的,還要有一套獨特的選股邏輯。」博威醫療照護基金及代操投資總監齊默爾曼(Cyrill Zimmermann)指出。
一步一步,齊默爾曼拆解博威對於極難評價的生醫股是如何趨吉避凶,而這套選股邏輯,也值得投資人參考。
看公司》
單一產品的新藥公司絕不碰
首先,是以基本條件將三千家掛牌公司進行初步篩選,齊默爾曼指出,許多生技股的題材奠基於「研發有所突破後的未來想像」,但若結果不如預期,價值立刻大打折扣,投資者首先面對的就是「賣不掉」的問題。「因此,我們的先決條件是市值須超過四億美元、流動性充裕、每日交易量夠大等。」他說,目前能符合這些資格的,約莫五百家,「這些都是博威長期追蹤的標的。」
接下來,還是要設法盡量避免投資到「公司價值一夕翻船」的公司。這方面,博威也自有一套篩選方法,「關鍵,就在產品線!」齊默爾曼說。
齊默爾曼以最容易「翻船」的新藥廠為例:「單一產品的新藥公司絕不考慮。」他指出,值得投資的新藥公司至少要有一種產品已經上市,同時有二至三種新藥正在等待FDA核准,且已處於三期臨床試驗的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