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成為民怨之首,已經多年。
台灣最落後的房地產稅制,也成為眾矢之的,民間怒火一點即燃。
正在研擬房屋、土地交易所得合併課稅「房地合一、實價課稅」的財政部長張盛和,不過說了一句基本課稅原則,「希望拔到最多鵝毛,聽到最少鵝叫聲。」
隔週,多個社運團體組成的「巢運」馬上到財政部表態,要求張盛和「拔鵝毛,就要讓鵝痛」。尤其是建商、投機客,這些囤房、囤地的「肥鵝」。
這一廂,建商、地主已急得直跳腳。商業總會理事長、鄉林建設董事長賴正鎰就說,「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是台灣的「災難」。更批評政府在房地產實價登錄上路時,強調短期內不會用來課稅,現在卻出爾反爾,「沒有誠信。」立委更搬出憲法,堅持土地增值稅要另外課,不能合一課稅。
前財政部長、現任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全提醒,「二○一二年證所稅改革失敗了,下次要再改革,就要等十幾、二十年。房地產稅制改革也是,每次失敗,就會加深下次改革的難度。」
只許成功,不能失敗,到底台灣的房地產稅制該如何改革?在避免「鵝叫」形成阻力,要讓「鵝痛」追求公平、抑制房價的兩難中,「房地合一、實價課稅」要怎麼跨出一步?
獨步全球的房地產稅制
房地產稅的事權,切分在中央、地方,內政部與財政部間。加上,稅基脫離現實,已讓房地產成為台灣投機炒作,規避遺產稅、贈與稅的神器,造就貧富差距、階級流動停滯的惡果。
「台灣的房地產稅制是全球出了名的複雜,彼此又環環相扣,成為稅改很大的阻力,」前財政部長、成大副校長何志欽坦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