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的左右肩膀裡,各埋著ㄧ條1.5公分長的淺棕色的羊腸線,且已超過72小時,雖然不像法國大導演盧貝松電影《露西》女主角,埋在體內的新藥滲出激發大腦潛能,具有穿越時空的超能力,但硬如頑石的肩膀鬆了,分秒嚙噬的痠痛不見了,有些飄飄然的不真實感。
當藥物埋入體內究竟會有多大影響力,引人好奇,倒是中國老祖宗傳承千年的針灸做了解釋。
埋線是針灸的一種,利用能被身體吸收的羊腸線埋入體內,持續發揮刺激穴位功能,常用來調整體質減重,近來也被做為緩解痠痛的方式。
「埋線是加強版針灸,運用廣泛,」中醫師蔡岳廷指出,在地域遼闊的中國,中醫師會替遠道而來的患者埋線、埋針,讓他們把治療帶回家、延長療效,減少舟車勞頓往返看病之苦。
現代人因頸椎骨刺壓迫,全身痠痛難以入睡,針灸止痛效力短,撐不了多久又痛起來,埋線後比較不痛且肌肉放鬆了,晚上也能入睡。
埋線為什麼能抑制疼痛?埋線,長效版針灸
如同針灸,埋線能刺激穴位、調整體內氣的不平衡。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主治醫師陳玉昇巧妙比喻,燈泡不亮,原因是卡在某個電阻不通,針灸能養正氣,打通電阻讓電流恢復運作。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針灸增加了局部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抑制發炎反應,並且刺激中樞神經系統釋放化學物質到神經肌肉中,達到止痛效果。
尤其當止痛藥達不到效果時,針灸成為最佳替代選擇。
「針灸的副作用比其他藥物或治療方式要少很多,可以減輕疼痛,加強功能性和活動力,」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做過研究後也認可,關節炎或慢性疼痛的人不一定要倚賴藥物,可以試試針灸緩解疼痛。
埋線則是針灸的延長加強版,效果可維持7~10天。
「刺激量比較多,」蔡岳廷解釋,一般針灸加上電刺激,每週2次每次1小時,刺激量只有2小時,埋線是刺激24小時連續7天(168小時),效果自然比針灸要好。
目前埋線治痠痛的方式有局部放鬆,以及遠端取穴兩種。
局部放鬆簡單來說就是痛哪裡、針哪裡,「不看經絡看肌肉,」蔡岳廷師事精研解剖學的傷科中醫師張瑞麟,對於人體肌肉組織十分了解,他的個人經驗發現,局部埋線對緩解坐骨神經痛、腰痛效果不錯。
另種遠端取穴則不直接在疼痛處埋線,而是在對應穴位上做治療,「有時我會請病人動一動,增加氣血循環,這是動氣療法,」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主治醫師陳怡如說。
埋線治痠痛經驗一年多,她覺得慢性勞損、重複性傷害如肌筋膜炎、五十肩效果的埋線效果不錯,但有些嚴重纖維化或坐骨神經已壓迫神經、不良於行的人,建議還是開刀治療。
埋線藥效長但缺點是消毒不夠仔細容易感染,置備及操作過程必須特別注意;也有人因消毒不完全加上對羊腸線吸收不良,造成包塊化膿,必須另外開刀取出,若考量埋線產生的諸多風險,讓教學及醫學中心不做埋線,可考慮以埋針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