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要出問題了;其實台灣經濟早就出問題了,只是過去幾年,我們總有一個方便的援手幫我們一再度過難關,如今卻連幫手自身都自顧不暇。
過去幾年,不管阿扁政權如何胡作非為,以鎖國政策剝奪台灣應有的機會,我們總還保持4%甚至更高的經濟成長率。
深入追究,就會發現其中有3%左右乃是出超快速擴張的貢獻,當然,對大陸的出超正是關鍵因素。
如果出超轉為貿易平衡,則成長率會遽降至1%左右。不過我們從不擔這個心,只要對岸保持出口高速成長,而台灣在彼岸的下游加工出口廠商也因而大量向台灣進口所需的中上游零組件、原材料,我們依然可輕易獲得3%的支撐,使經濟成長率差強人意。
但這個算盤終於打砸了。從年前爆發的美國次貸風暴不斷加深加劇、四處擴散,加上油、糧價格暴漲造成全球性通膨兩者狼狽為奸,各國經濟都蒙上陰霾,美國景氣不振,日本與若干歐洲國家更已陷入衰退。因此加工出口品的市場胃納猛然收縮,中國大陸首當其衝,6月份的出口成長率較前兩年高峰期竟然腰斬。
而且,這還不只是國外市場惡化所致,更可憂的是,中共領導者從去年底以來,魯莽地定下一個掃除勞動密集的加工出口業的政策,因而以紡織為主的加工出口業全面受到重壓,包括「勞動合同法」、「企業所得稅法」、出口退稅打折等等,簡直到了無以容身的地步,其具體的指標就是,紡織業6月份出口轉為負成長4.5%。
對台灣而言,這就代表我們對大陸的出口會猛受衝擊,當然對大陸的出超要高速成長,已成為泡影。7月份進出口統計已見端倪,仰仗多年的出超已轉為入超,由於這是國際大環境加上中共新政策聯袂造成,顯然不易再反轉,則今年全年出超的貢獻極可能由正轉負,1%的成長率恐難避免。
尤其今年新政府上任以來,一面斷然廢止前政權的油價凍漲政策,令通膨壓力大增,一面又拒絕以任何方式補貼全國收支已難平衡的近300萬中低所得家庭,因而國內消費急遽減退,這又讓占GDP 6成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拖累經濟成長,剩下的1%也難保。
海峽對岸在經濟大環境坎坷不安時自毀長城,貿然斬斷成長命脈,同時也傷及台灣成長的依恃;我們的新政府又不知如何在鬆綁開放的同時,申援新貧家戶,為國內市場注入活水。兩個難兄難弟的政府,要人民怎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