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伊波拉升溫 台灣準備好了嗎?

文/蔡曜蓮、張佳婷    

在西非延燒八個月之久的伊波拉(Ebola)疫情,九月底發生首起非洲外的案例,而且還是發生在世界經貿中心的美國,令人憂心會不會是山雨欲來的前兆——世界其他地區將淪陷?

相隔不到一周,歐巴馬宣示加強美國機場檢疫,十月七日西班牙就傳出護士因照顧伊波拉患者遭感染。死亡率約七成的伊波拉病毒,如果逼近亞洲、甚至台灣,我們的防疫體系有能力應付嗎?

就像災難片的開頭,都是一連串漫不經心的小事端,四十二歲的賴比瑞亞籍男子鄧肯,九月二十日前往美國德州探親,從賴比瑞亞機場離境時,在機場問卷上的「是否照顧過伊波拉患者」,他撒了小謊,勾選「否」,上飛機前一路通關量了三次體溫,都沒有測出異狀。鄧肯入境美國五天後,因發燒嘔吐前往就醫。護士知道他剛由非洲回來,做了初步抽血檢測,卻沒有針對伊波拉做任何篩檢,院方給了抗生素與止痛藥就讓他離開。直到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介入時,已經是六天之後的事情。

一個謊言與醫護人員的缺乏警覺心,導致與鄧肯接觸的百餘人暴露在染病風險中。由於伊波拉病毒潛伏期為二到二十一日,其間沒有任何症狀,也不具傳染性,所以鄧肯能夠通過機場檢驗,同時不需要擔心病毒會因此散播出去。但伊波拉發病後,患者的體液即具感染力,舉凡性行為或病患的口水、汗水、排泄物及嘔吐物等直接或間接碰觸到他人的傷口、黏膜,都可能導致傳染;間接接觸病人用過的床單、衣物等,也可能成為感染原。

染病關鍵
間接接觸,摸水杯也中招

其中,間接接觸是導致許多前往西非進行人道救援的醫護人員染病的關鍵。從電視上看到醫護人員都全身防護戒備,為何他們的感染率還是很高?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羅一鈞曾於非洲奈及利亞協助伊波拉防疫工作,他表示,當地醫護人手不足,工作量超載,加上天氣炎熱,醫護人員穿著防護衣一整天後,於脫衣過程疏於防範,因沾染到衣服上的病毒而遭受感染,「即使自己處處防範,也可能因為同事的不小心而染病;假使同事手上沾有防護衣上的病菌,你摸到他握過的水杯後進食或揉眼睛,都可能導致感染。」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5585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今週刊一年52期續訂 (請提供續訂編號) (此方案08/26止)已收到款項為準 0 3999
今週刊一年52期新訂 (此方案08/26止)已收到款項為準 0 3999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