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泛陸資F股大撤退 券商吹寒風

文/張益寧    

十月上旬,中國泉州索力鞋業倒帳引發台灣銀行業者面臨呆帳損失的消息,成為近期金融圈最廣泛討論的話題。但在銀行呆帳隱憂的背後,影響更大的其實是不少原本打算靠輔導「泛陸資企業」來台上市掛牌、獲利大幅進補的券商。

所謂「泛陸資企業」,即指陸資有持股但不超過三成的企業。據了解,在今年六月以前國內各券商手中的泛陸資F股(來台第一上市、上櫃及興櫃海外企業)輔導案多達五十家左右,但從F—再生因外資格勞克斯指控財報不實,以及F—中晶被主管機關退件兩大事件後,幾乎所有輔導中的企業都紛紛撤回申請上市,原本超過五十家準備在台掛牌、具有陸資股東的企業,至今年九月間,只剩下凱基證券的兩家輔導案件:F—正大、F—力達。

承銷F股卡關
券商十億進補計畫恐落空

券商的主要獲利來自三大塊,包括經紀業務的手續費、自營操盤的部位損益,以及輔導上市公司承銷手續費與詢價圈購處理手續費收入。其中,由於台股自去年起受證所稅影響,量能急墜,經紀業務前景黯淡;自營部位則是看天吃飯,隨著大盤起起伏伏,能夠不虧錢,就要感謝老天保佑;因此自去年起,券商普遍將獲利重心冀望在承銷業務,尤其對掛牌數量最大族群 ── 泛陸資F股的布局。

一位不願具名的承銷券商主管指出,「一檔泛陸資F股能賺的錢,是一檔台資掛牌公司的至少兩倍以上。」他透露,由於陸資企業不像台灣企業愛殺價,所以承銷輔導費用實收金額高,一千萬元的輔導費,往往還有機會喊到一千五百萬元以上,而不是被殺價砍到七百萬元。

此外,因為陸資企業透明度較低,投資人的意願相對較低,券商的詢價圈購處理手續費加價空間也大,通常能再為券商貢獻數百萬元不等的收入,更別說是主辦券商在公開發行時拿到的股票部位,有機會替券商創造更高的資本利得差價。

若一個案子用兩千萬元的獲利來計算,原本排定的五十個案子,對券商獲利貢獻大約就有十億元左右,對比於今年九月全體券商的單月獲利加總不過一.一五億元,不難想見這塊市場的餅有多大。由此,也能看出這一輪的「泛陸資F股大撤退」,對券商的獲利前景有多傷。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6026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今週刊一年52期續訂 (請提供續訂編號) (此方案08/26止)已收到款項為準 0 3999
今週刊一年52期新訂 (此方案08/26止)已收到款項為準 0 3999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