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在印度電影《三個傻瓜》裡,男主角藍丘鼓勵好友法罕追求野生動物攝影師的理想;鼓勵好友拉朱放下思想包袱,做真實的自己。勇氣與夢想,就是他人生最大的奔跑原動力。
「忘掉你的恐懼,不然你到死都會後悔,只要一點勇氣,你就能改變一生。」
忘掉恐懼、追求夢想的勇氣,不也是現在台灣最需要的精神嗎?這部電影放在台灣,也映照出了我們的教育問題,許多人讀書只是為了學位,卻不能體會知識在生活中真正的意義,長久下來,填鴨式、制服式的教育只讓每個學生都忘記做夢的滋味,也忘記自己與生俱來的勇氣與動力。而失去這些的我們成了膽小的人,只苦等別人改變,卻忘記自己就有能力當改變者。
7 個步驟,找出身邊的問題
1 寫出你想探討的問題 eg. 全球暖化
2 找出一項指標,這項指標可以說明為什麼會發生問題 eg. 空氣中CO2 濃度上升
3 問問自己,為什麼這個指標會出現? eg. 為什麼CO2 濃度會上升?因為工業燃煤造成CO2 排放
4 根據你想到的原因,再問一次為什麼 eg. 為什麼工業燃煤會造成CO2 排放我們還要用?因為燃煤是最便宜的能源
5 根據你想到的上個為什麼的答案,再問一次為什麼 eg. 為什麼燃煤是最便宜的能源?
6 再根據你想到的上個為什麼的答案,再問一次為什麼
7 最後,再一次,根據你想到的上個為什麼的答案,再問一次為什麼
p.s. 往往當你問到第4 個或第5 個為什麼的時候,就會發現某些疑問,可能是問題根本的線索
做夢吧!我們一起來做夢吧!
2010 年,師大英語系畢業的許芯瑋,午休時在網路上看見了瑟吉(Kiran Bir Sethi)校長的演講,內容是她在印度發起的「Design For Change」(DFC)活動,鼓勵印度的孩子主動改變社會問題,帶著他們大聲疾呼:「I CAN!」成為「自己想見到的改變」。
當時正在吃甜點的許芯瑋,卻愈吃愈鹹,因為她被演講感動到眼淚不停流下。
於是,她鼓起勇氣寫了臉書訊息給瑟吉女士,告訴她自己深受感動與激勵,原本只想表達欽羨之情,沒想到瑟吉女士卻反問她:「與其被我感動,妳為什麼不在台灣推動DFC 呢?」
許芯瑋當時想,如果這些小朋友都願意高喊「ICAN!」那麼,她又有什麼理由拒絕這份她人生中第一次的DFC 挑戰呢?
於是,同年她在台灣舉辦了第一次的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Design For Change TAIWAN),鼓勵台灣小孩站出來,針對現狀主動出擊,不再當個等待別人改變的被動者,而是當個起身改變的勇者。
小學生都能改變學校,你在等什麼?
在DFC 中有句特別常出現的話,叫做「你還在等什麼?」想做的事,不由你來做,要誰來做?
想像一下,如果學校沒安排游泳課,但你卻超想學游泳,怎麼辦?大部分的台灣學生摸摸鼻子就算了,自己下課再去外面學,但連續3 年參與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的彰化市南郭國小5 名學生,卻親手完成了他們的夢想。
為了要讓學校開設游泳課,他們不只調查校內同學上游泳課的意願,還到有開設游泳課的學校做訪問,再把意見收集起來給校長建議,最後校長答應了,但卻因學校資源不足而鎩羽而歸。
你以為一次失敗就會擊垮這些小朋友?1 年後,他們再次組成隊伍,針對「開設游泳課要注意哪些事」做更深入的調查與訪問,終於成功結合附近泳池業者籌辦了一次游泳課,甚至還特別設計了巧思,把飲料、零錢投入泳池,讓同學們潛到水中拿取。努力的結果,讓他們更清楚體認到,誰說小學生不能有改變學校的能力?
我們之中的很多人,其實都住在「拖延國」裡,大家都說「改天、不是我的事!」讓夢想慢慢被消磨掉,最後會對自己的人生感到無力。但在另一邊,嘴邊掛著「我可以、我辦得到、就是今天去做,不是改天」的人,卻往往具有最大的能量帶給自己幸福、也帶給社會創新。
許芯瑋一邊分享著孩子的故事,眼中也閃著教育熱忱者的光芒,「這世界上不需要多一份寫得很棒的企畫書,需要的是真的可以捲起袖子做些什麼的人。冷漠是最簡單的、抱怨也是最簡單的。」但站起來行動,實際來一場屬於你的DFC,才是台灣改變的起點。
用心感受,實踐2300 萬個夢想
你的夢想是什麼?你對身邊哪些事最看不順眼?你最想保護的是什麼?
相信每個人心中一定都有個小小烏托邦,問題只有,台灣島上這2300 萬個等待改變的夢想,何時才要啟動?
在嘉義市,有4 位原住民國中生發現,同年紀的鄒族學生都不太會說母語,也很少有機會參加部落祭典、或是聽長輩唱歌,甚至現在聽到的鄒族歌曲大多是最近幾年才用鄒語創作而成的流行歌,但這些讓他們心裡很不踏實,他們渴望聽到傳統的鄒族歌謠,也深怕這些美麗的傳統歌舞會失傳。
於是,他們決定從自己開始做個真正的鄒族人。他們上山找長輩,希望他們能教自己唱祭典中的傳統歌曲,但是沒想到長老說,祭典歌曲平常不能隨便唱。而若要學習以前鄒族祖先表達生活中的樸實情感的生活歌謠,卻又因為日本人統治時的語言政策,讓這些歌謠失傳一兩代了。
身為鄒族的孩子,他們的使命感馬上就被激發起來!他們覺得,如果現在不想辦法學到這些歌曲,那麼這些歌曲就真的會失傳,而歌,若被忘記了,不也就表示鄒族的根也將慢慢消逝?於是他們到處拜訪長輩,終於問到一首真正傳統的鄒族歌謠「Sakio」,並在一週內教給百位族人,讓大家都會唱。甚至將這首歌錄製成手機鈴聲,傳給身邊的年輕朋友,讓他們能無時無刻都能聽到這首歌,永遠地記住它,以及他們珍貴的傳統文化。
冷漠是會傳染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是會傳染的,當整個社會習慣獨善其身,習慣把所有事情推到「有權力」的人身上時,卻忽略掉,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有無限的力量可以改變,當你心中對事物有所期待,為什麼我們不願意自己站出來成為那個「改變」呢?
許芯瑋說,最期待未來每個人都能「以身作則」,如果想要世界多一點什麼樣的人,自己就先成為那樣的人。「如果你希望世界上多一點愛笑的人,那你就先自己愛笑。」
人生並非是一場不斷的競賽,並非都是站在功利處出發,我們更應該回頭聽聽心裡的初衷,活出你最大的興趣、認出你最擅長的天賦,讓我們相信勇氣大於等待,讓夢想可以在每一個DFC 之中開花綻放。
試試看嘛,讓自己DFC 一下!
DFC 雖然看起來是針對孩童的理念,但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在面對世界的時候,不也都需要這樣的勇氣與自信嗎?
台灣DFC 的團隊成員們每3 個月就要在會議中提出自己這一季的DFC 挑戰,像團隊成員有人就挑戰隨身帶著3 雙筷子跟湯匙,可以把多帶的環保筷借給身邊的人。
「就算要改變的事情沒有那麼偉大,可是不做,就永遠都不會做。」許芯瑋說。
說到10 年後的台灣,DFC 夥伴們最希望的事情就是有一天他們的組織可以不用存在,讓改變與夢想成為像耶誕節一樣自然的事情,時時提醒著自己要保有赤子之心,保有那份改變世界的勇氣與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