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一次破解中韓FTA 5大迷思

文/黃靖萱、馬自明    

自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南韓總統朴槿惠,在全球領袖聚首的APEC(亞太經合會議)握手,共同宣布完成中韓FTA(自由貿易協定)實質談判後,台灣無論政府、媒體、候選人的激烈反應,恐怕更勝於中韓兩國!

一方將中韓FTA對台灣的影響,說得好像台灣將因此天崩地裂似的;另一方則又太過極端地認為,從過去韓歐盟、韓美FTA的經驗來看,南韓並沒有從FTA中得利,台灣無須擔心,是政府在恐嚇人民。

真相究竟是什麼?以下《財訊》雙週刊試著為讀者釐清有如霧裡看花的中韓FTA五大迷思。

迷思1》中韓FTA是顆原子彈,

台灣製造業產值減少最高將達六千五百億元?

工研院IEK預測的基礎是,中韓FTA生效後五年裡,當FTA的利用率是40%,受衝擊金額約2600億元,若中韓FTA利用率達100%,台灣製造業產值將衰退3.85個百分點,5年累計有6500億元受到衝擊。工研院區域研究部資深研究員陳志強指出,這數字的前提是以「FTA利用率達百分之百」及「中韓兩方關稅立刻降為零」,所算出的最大可能衝擊。因中韓FTA尚未簽訂,還未公布降稅細則,先不論降稅時程,光是用「FTA利用率達百分之百」作為假設,這數字就太過誇大。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各國的FTA中,從沒有出現100%的利用率,一般三成是合理的比率,少數超過5成。

據中經院WTO(世貿組織)中心研究,日本利用率最高的是和智利的FTA,為35.3%。而工研院則提出,南韓對全體FTA的平均利用率約65%,依照這些比率,6500億元確實高估。

迷思2》台灣的FTA覆蓋率遠低於南韓,但台灣目前出口中、美等國的貿易額,

零關稅比率皆高於南韓,中韓FTA到底對台灣影響有多大?

首先,貿易覆蓋率僅指雙邊FTA,但台灣在少數的雙邊FTA外,仍參與了許多多邊貿易體系,例如WTO烏拉圭回合裡的零對零關稅方案,以及1997年即已生效、台灣也是創始員國的「資訊科技協定(ITA)」。所以例如台灣和美國、歐盟皆未簽訂雙邊FTA,但台灣出口至美國的貿易額有71.5%免關稅,而出口至歐盟則有55%,甚至出口至中國都有69%的貿易額免關稅。

雖然台灣出口中國有69%的貿易額零關稅,但也絕不等於受惠「產品」也高達69%。細究這近7成的貿易額,卻僅僅涵蓋上萬項產品裡的15.3%而已,而且絕大多數都是ICT產品,包括電腦、電子零組件、半導體、通訊設備等。

也就是說,台灣除了高科技產品及少數納入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早收清單的產業外,超過8成的產品出口中國都有關稅,且以傳統產業及中小企業為多。

反觀,中韓共同宣布,中韓FTA將納入九成的產品品項於降稅清單中,「講品項才是大小企業都能受惠的。」中經院WTO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舉例,鋼鐵業雖有22個品項進入早收清單中,但是多集中在上游原料,「鋼鐵業又不是只有中鋼和燁聯,還有更多的中小企業,全都要繳關稅。」

這邏輯同樣適用在出口美國及歐盟上,台灣出口這兩國免關稅產品,也多集中在電子、半導體、數位相機、科學儀器等科技產品。

當然,納入ITA的免關稅產品金額大,也是台灣出口主力;但同樣,ITA只涵蓋了200多項產品而已,受惠的產業太集中,若因此認為台灣享有免關稅的貿易額高,而不用太過擔心,這對多數的台灣中小企業、傳產並不公平。

迷思3》台灣除了免關稅產品外,

出口到中國的產品一定比南韓沒競爭力?

不見得!非免關稅的產品要在中國免稅,通常有兩種作法,一是投資中國,在中國當地設廠生產,另外一種則是來料加工再出口。

以台灣現狀來說,主要輸出到中國的產品大多是半成品原料,也就是在中國加工變成品後,再出口外銷,這類外銷的產品就可享免關稅的待遇。

舉例來說,台灣面板廠輸往中國的產品,約有七成為open cell(即未安裝背光模組的半成品面板),再於設在中國的LCM(後段模組)廠組裝出貨,若出貨對象為其他國家,而非在中國課稅區銷售,面板廠就可以享受退稅。

所以,如果把中國當成「世界工廠」,只是在中國加工生產,賣到世界各國,那沒有關稅問題;不過,若是把中國視為「世界市場」,要把加工產品銷售至中國當地,就可能要繳交關稅。

因此,出口至中國的產品,沒有免關稅的優惠,但又想賣進中國市場,廠商通常得考慮選擇在中國設廠投資。可是如此一來,政府和社會將面臨產業外移以及無法創造國內就業機會等狀況。

除此之外,中國為調整出口結構,也擬取消出口退稅。在一○年7月,中國就取消部分醫藥、化工產品、有色金屬加工材等406種產品的出口退稅。今年中國更已取消78項進口鋼材加工貿易的出口退稅措施,而台灣雖比其他國家多爭取到半年緩衝期,預計明年7月,這78項來料加工的鋼材將無法享有退稅稅優惠。對遭到取消出口退稅的相關產業,當然都會造成負面衝擊。

迷思4》從韓歐盟、韓美FTA的經驗來看,

FTA對南韓的經濟貢獻並不明顯?

韓歐盟FTA在一一年生效,但一一年7月到一二年6月,南韓對歐盟的出口卻衰退3.6%,這一年裡表面看起來,南韓與歐盟簽訂的FTA,對南韓的出口並無明顯的幫助。

首先,因為大規模爆發的歐債危機,許多國家出口歐盟的金額,在這段時間都是衰退,包括台、韓、日、中皆是,根據南韓國際經濟政策研究所(KIEP)比較,其中台灣衰退12.2%,幅度超過其他三國。

而且,這樣解讀仍落入另一個陷阱,韓歐盟的FTA生效前,南韓即有一定比率的輸歐盟產品免稅。因此,要看韓歐盟FTA,對出口是否有顯著幫助,應該排除原本即免關稅產品。KIEP研究,若只看受惠於韓歐盟FTA的產品,則當年,南韓的出口反而逆勢成長16.5%。

另外,麥格理出具報告指出,在韓美FTA生效後,南韓對美國出口的市占率僅從2.12%微幅成長到2.13%;但同時台灣產品在美國的市占率,從一三年的1.67%,也成長到今年前9個月的1.74%,台灣並沒有被取代或退步。和南韓出口歐盟的計算方式一樣,這數字依然是計算整體出口產品市占率,若比較台韓非零關稅產品在美國的市占率,答案則是韓國成長,台灣下滑,這顯示FTA仍有其影響性。

迷思5》台灣和南韓出口貨品重疊度超過七成,

台灣包括石化、鋼鐵、面板等七大產業,都將受威脅?

與其擔憂中韓FTA簽訂後,將被南韓搶單,台灣的產業更難對付的競爭者是中國,如果和中國產業的距離沒有拉開,台灣產業可能根本就撐不到被南韓取代的那一天。受災最深的如石化、鋼鐵業,台灣其實正被中國的紅色供應鏈取代中,這兩大產業,今年一到10月台灣出口全球的金額都是成長,但對中國卻是衰退。更不用說中國最大力扶植的面板業,台灣出口中國的衰退幅度超過兩位數。

當然,和台灣一樣,南韓的石化、鋼鐵、面板等產業,也面臨中國進口替代的威脅,但也許,南韓和中國簽訂FTA,著眼的早就不是這些貨品。而已「如果我們還在和南韓計較關稅,說不定沒有看到真正的海嘯,」李淳提醒。中韓FTA裡包含許多合作章,例如影視合作章,細節是什麼尚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南韓已經將重點轉移到KPOP、文創、設計等服務業,南韓對拓展中國服務業市場的企圖心,才是即將襲台的大海嘯。

此外,中韓FTA裡還有金融、電信、電子商務等專章,中國是藉由和南韓的FTA,告訴全世界,他們也能談過去被認為是先進國家FTA才會包含的專章,中國已經做好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議)的準備。

中韓FTA,各取所需,看來都不是台灣近來FTA口水戰裡斤斤計較的關稅而已。「走出台灣,全世界主要國家沒有人會說FTA不重要、沒影響,」一位參與國際經貿談判研究的官員說,尤其當WTO的杜哈回合談判不順後,各國轉而更積極簽訂雙邊FTA,而且FTA的範圍內容愈來愈擴大,影響遠大於關稅。

就算單看關稅,「我們的關稅比別人多幾個百分點,只是少一分優勢,但不是失掉一個市場,」對國際貿易協定研究多年的專家認為,台灣不能因為中韓FTA即將簽訂,就急著訂出《貨貿協定》的時間表,反而錯估情勢。

殷鑑不遠。當年台灣以台塑集團打造出全球第一座、從輕油裂解到下游塑化的煉化合一廠,在亞洲地區競爭居冠,經營績效也名列全球石化業前茅,為了加入WTO,在談判時,自認為以台灣石化業的實力,不須擔心市場競爭,當多數國家都把塑化原料的進口關稅維持在6.5%時,台灣卻一口氣降到2.5%。而今,世界競爭態勢丕變,面對中國崛起,年初時台灣石化業反而還提出進口救濟。

面對全球競爭環境改變、區域整合愈發錯綜複雜,台灣應先確認自己的核心產業競爭力,對外談判才能知所進退,貿然躁進或淪為政治口水戰,都無助於台灣突破經濟低成長的窘境,值得全民三思。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9570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財訊一年26期 (此方案01/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298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