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蟲原本是手段高超又胃口奇佳的捕食者。光是一隻瓢蟲一輩子就能吞掉好幾千隻蚜蟲。尋找獵物時,牠會先揮舞觸角,偵測植物被草食昆蟲攻擊時釋放出的化學物質。一旦找到這些訊號,瓢蟲就會轉換感官掃描的對象,只鎖定蚜蟲釋出的分子。接著牠就悄悄逼近、發動攻擊,用帶刺的下頷將蚜蟲大卸八塊。
瓢蟲的防禦機制也讓大部分天敵拿牠無可奈何。人類喜愛牠那紅黑相間的外型,但那其實是對潛在捕食者的一種警告:你會後悔的。鳥或其他動物試圖攻擊時,瓢蟲會從腿部關節釋出有毒的血液。攻擊者嚐到那苦澀的血液,就會把瓢蟲吐出來。於是捕食者記取經驗,看到那紅黑相間的翅膀就要敬而遠之。
作為一隻昆蟲,瓢蟲本身是捕食者,又不怕其他捕食者,生活似乎很完美──只可惜,胡蜂會把卵產在牠活生生的身體內。
其中一種胡蜂是瓢蟲繭蜂,大小如同灑在冰淇淋上的糖粒。雌蜂準備好要產卵時,會降落到瓢蟲身邊,迅速把刺從瓢蟲身體下方扎進去,注入一顆卵和一些化學物質。卵孵化後,幼蟲就開始吸食宿主體腔內的液體。
儘管瓢蟲正被逐漸吃掉,牠的外觀卻毫無異狀,也還是會繼續大啖蚜蟲。但消化完獵物後,牠身上的寄生蟲會吸收其中養分,愈益茁壯。大約三週後,繭蜂幼蟲已經夠大,可以離開宿主、發育成成蟲了。於是牠從瓢蟲外骨骼的一道縫隙中鑽出去。
如今瓢蟲體內已經沒有寄生蟲,但牠的心智還是被控制住了。當繭蜂幼蟲在瓢蟲身體下方結起絲繭時,瓢蟲依舊動彈不得。從繭蜂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發展十分有利。在繭中悄悄成長的繭蜂幼蟲非常脆弱。草蜻蛉幼蟲和其他昆蟲都會毫不猶豫地吃掉牠。但這些捕食者一靠近,瓢蟲的腳就會一陣亂蹬,嚇跑攻擊者。事實上,牠已經成了繭蜂的保鑣。而且牠接下來一週也會持續忠心耿耿地扮演這個角色,直到成蜂破繭而出、騰空飛去。
殭屍瓢蟲通常要到這時候才會死亡,服侍寄生蟲主子的任務真正是死而後已。
這邪門的畫面可不是編劇杜撰出來的。在北美許多地方的後院、空地、田地和長著野花的原野上,都有瓢蟲被胡蜂變成殭屍保鑣的事件上演。而且瓢蟲不是唯一的受害者。科學家發現,遭到這種命運的宿主物種還有很多,從昆蟲、魚類到哺乳動物都有。牠們努力服侍寄生蟲,即使必須像飛蛾撲火般自我毀滅也在所不辭。在整個自然界,同一個問題一再浮現:一個生物怎麼會竭盡所能地保護其加害者,而不是捍衛自己的生命?
擔任保鑣只是宿主為寄生蟲提供的保護服務之一。有一種蒼蠅會感染熊蜂,使牠們在秋天鑽入地下,而且是正好在蒼蠅爬出來形成蛹之前。蒼蠅在地底下不但可以避開捕食者,還能躲過寒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