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廣場上螳臂擋車的抗議者 1989年6月5日,中國北京
這張「抗議者獨自擋在坦克車隊前」的照片,首次登上報刊的頭版和封面時,它透露的訊息似乎再明白不過,那就是:這個對抗議之士毫不手軟的強權,看來已經走到了盡頭。
然而中國這個強權爾後不僅沒有垮掉、民主化,還成為世界上的經濟強權,使得這張照片成了自由化歷史觀難以解釋的矛盾。
這張照片不單單呈現了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也呈現了整個中國大陸歷史的發展軌跡:強國的霸權、持續不滅且蓄勢待發的個人力量,以及兩者衝突造成的長遠影響。
阿里擊倒里斯頓 1965年5月25日,美國緬因州
套用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麥爾坎‧利托(Malcolm X)的話,「美國黑人的反抗精神」是戰後「反壓迫、反殖民」重大特色的一環。這是1965年5月,阿里在拳王頭銜保衛戰的複賽中,擊倒索尼‧里斯頓(Sonny Liston)後,意氣風發的站著俯視對手的照片,這場景重現了黑人的反抗精神。
1964年2月,當時還以舊名卡修斯‧克萊(Cassius Clay)出戰的阿里,首次擊敗重量級世界拳王里斯頓,震驚了運動圈。後來他改信伊斯蘭教,將名字改為穆罕默德‧阿里,引起了全球的關注。
到了1970年代時,阿里已在世界上極負盛名,而運動風潮則成為全球通用的語言。
廣島的夢魘 1945年8月6日,艾諾拉‧蓋號轟炸機
艾諾拉‧蓋號投下史上第一顆原子彈,也拍下了這一幕。原子彈引爆後短短幾分鐘內,在日本廣島上空形成巨大蕈狀雲。這張照片令全世界頓時明白,對戰雙方的戰力有多懸殊。
卡倫拍的這張照片在1945年8月11日發布,次日登上美國的報刊,它捕捉了當代軍事科技的驚人威力,並且讓全世界做好準備,迎接更多戰後讓人心生恐懼、盤據心頭的轟炸後影像。
這張照片聚焦在原子彈爆炸產生的蕈狀雲上,而看不到更遠的、地面上的絕望景觀(地面破壞的照片在當局審查數週後才流出),使大眾更輕易接受在城市使用原子彈的合理性。
德國國會大廈上飛揚的蘇聯紅旗 1945年5月2日,德國柏林
希特勒的首都柏林成為廢墟,煙塵籠罩,蘇聯士兵登上位於該市的德國國會大廈屋頂上揮舞著蘇聯國旗。這張最早在1945年5月13日於蘇聯雜誌《燃火》(Ogonek)上刊登的照片,如今已是納粹德國垮台及同盟國獲得勝利的重要象徵。
這張照片並非臨時按下快門的傑作,而是攝影師葉甫蓋尼‧哈爾岱精心取景所拍下,而且也經過後製,然而它仍然是20世紀歷史某些重要面向的象徵,也預告蘇聯這個強權在接下來的45年,都主導著歐洲的局勢。
這張照片引發了歐洲厭戰人士的共鳴,他們認為作品表達了納粹的失敗、二戰血腥衝突的落幕,以及新時代的降臨。
迎向自由的曼德拉 1900年2月11日,南非帕阿爾
曼德拉在入監服刑27年後終於獲釋,這一天代表的是南非多數族群的希望,同時也是白人寡頭政治支持者的恐懼。對許多人而言,曼德拉舉起右手向非洲民族議會(ANC)致敬的這張照片,象徵種族隔離的終結。
由於曼德拉入獄二十多年沒留下照片,有整整一個世代的人沒有看過他,因此他的容貌鮮少人知道。在他獲釋之前,一張與南非總統弗雷德里克‧德克拉克(Frederik Willem de Klerk)的合照中,他滿頭灰髮,姿態生硬地站著。但他在71歲獲釋,往自由邁出第一步時,他的姿態傳達出,即使為了消除種族歧視、追求民主而坐監那麼多年,他依然誓言奮戰。
曼德拉步出監獄一事舉世歡騰,四年後他當選南非總統,成為南非的首任黑人總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