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宣布已達成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馬政府立即表示台灣的出口和經濟將受到極大傷害,國民黨並大肆宣傳廣告說民進黨要為這極大傷害負責,因為民進黨阻礙兩岸貨貿、服貿等協議。但這樣的宣傳其實又是違背事實和推卸責任的做法。人民和在野黨並未反對FTA,而是不贊成馬政府所用的錯誤方法。
中韓FTA對台灣當然會有一些傷害,但並不像馬政府誇張的說法那麼大。馬政府為了誇張其傷害,各官員所講的傷害卻相差很多,甚至連中韓FTA未包括的汽車都拿進來說成是傷害。這種誇張是馬政府推動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和其他兩岸協議時的一貫作風,以前我已多次用真實數據批評過,這次在媒體和網路上更有很多人揭穿了馬政府的謊言,所以本文不再討論。本文要指出的是,就算韓國和其他國家簽FTA已對台灣造成重大傷害,其主要責任也在馬政府,而非批評ECFA及服貿的在野黨、太陽花學運,或者是我。
簽ECFA及服貿的方式和內容
儘管我早已指出,外國的FTA對我國即使有些傷害,也在我國能承受的範圍,並不會使我國被邊緣化,而各種FTA也不是只有利益而無傷害(參見《看》雜誌49期本專欄〈沒有自由貿易協定也不會邊緣化〉),但基本上我或民進黨或大多數批評ECFA和服貿的人,並不反對我國和包括中國在內的多數國家簽FTA。大家所批評的是馬政府簽ECFA及服貿的方式和內容。而中韓FTA事件其實恰好證明馬政府簽的方法及內容是錯的,因此才似乎會造成馬政府所宣傳的傷害。
打個比喻來說,大家對於開車由台北去高雄(和各國簽FTA)這個目標並沒有不同意見,馬政府和大家不同的是去高雄的方式。批評ECFA和服貿的人主張我們要從高速公路去,但馬政府主張先走北宜公路,經蘇花公路,再由南橫公路去高雄。批評者說這條路較危險,大巴士也很可能無法通過南橫公路。但馬政府堅持沒有問題,說批評者都是不想去高雄。如今巴士到了蘇花公路就卡住,眼看韓國到了高雄我們卻到不了(無法和各國簽FTA),馬政府不自我檢討,卻大罵反對走蘇花公路和南橫公路的人說,「就是因為你們反對才到不了高雄。」
這比喻是有充分事實證據的。先就去高雄也就是簽FTA這目標來說,早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前,我們就已努力要和各國甚至中國簽FTA。2000年我擔任經建會主委時,曾在當年7月8日的公開演講中,主張兩岸應考慮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媒體都有報導,《中國時報》7月10日也以〈肯定兩岸共建自由貿易區的構想〉社論來呼應。這比馬政府的ECFA還早八年。馬政府人士一直到2008年,還在主張實際上不可行的兩岸共同市場而非自由貿易協定。所以馬政府說別人反對FTA乃是在抹黑別人。
ECFA大門開了小門卻未開
由2000年主張可看出,2009年之後我和民進黨對ECFA的批評並不是反對兩岸FTA,而是具體批評馬政府的方法及內容,希望他們能改善,也就是該走高速公路而非蘇花公路和南橫公路。但馬政府仍一意孤行,才有今日的困境。我在2009年5月10日出版的《台灣思想坦克》特刊號中的〈ECFA/CEPA的利弊與超越之道〉一文中,提出了超越ECFA的更佳對策,包括必須先要求中國降低關稅不合理偏高的產品、去除不公平貿易障礙和產業政策,以及修改對台商不利的不恰當法規等等應和ECFA同時或更早進行的配套措施。
但馬政府根本不理,才有現在雖然簽了ECFA,但台灣產品要去中國卻仍遭受很多非關稅貿易障礙,所謂「大門開了而小門卻未開」的問題,也遭遇到智慧財產被仿冒,技術機密連帶人才被挖走的問題,以及中國要用官方資本大量投資對我國面板產業乃至台積電做不公平競爭的問題。是因為馬政府不聽建議,ECFA的成效才變少,大巴士困在蘇花公路上。
我們一直不能像韓國那樣到達高雄,也就是不能和很多國家簽FTA的原因,就是中國的阻礙。因此不只是我,連一些親藍營的人士和媒體,當時也都主張簽ECFA時要中國保證不阻礙我國和其他國家簽FTA。但馬政府也不聽,才有目前看韓國一個一個國家簽,馬政府卻一籌莫展,陷入巴士顯然無法開過南橫的命運。
我在前引文章中說,李光耀批評馬政府把對中國談判的牌都打出來,所以談判會輸掉。我國不能和其他國家簽FTA、不能加入區域合作組織,乃是因為中國的阻擾,因此若要和中國談進一步合作,一定要交換中國同意其他國家也和我們合作,才不會落入一中市場及終極統一,也才能達到真正的全球化合作。
所以我們堅持和中國談判合作協定時,和美、日、東協等國的FTA談判也要同時展開,並比照兩岸同時加入WTO之模式,讓數項協議同時生效,以免誰騙了誰。馬政府亂打而失去的牌,我們要為國家利益而這樣把它救回來。我也說我們可以和中國直接談判加入「東協加三」或現在的RCEP(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這才可真正解決被排除在東協市場之外的問題。而這種的多邊架構,也恰好可以避開兩岸敏感的政治爭議。但馬政府完全不理。
換言之,我們早就知道沒有中國具體的保證就先和中國簽ECFA,我們將很難和其他重要國家簽FTA。我們早就知道大巴士過不了南橫,所以主張走別的路,馬政府不聽,現在才會困在路中過不了南橫。
台灣為何會被困在路中?
當我和其他人士要求政府取得中國不阻礙我國和其他國家簽FTA的具體保證時,陸委會主委說中國不會阻礙,海基會董事長說簽了ECFA加入東協都不是問題,馬總統更曾說只要兩岸三通和美國簽FTA就沒問題。換言之,他們根本不認為大巴士過不了南橫,或者是有其他目的而欺騙人民說過得了。
如今中國已明白表示,馬政府的大官們也明白承認,中國確實在阻礙其他國家和我國簽FTA。這已證明我們當時的質疑以及所提出的替代方案都是正確的,是馬政府不走正路而堅持走錯誤的路,我們現在才會被困在路中,到不了高雄,而眼看韓國和各國簽FTA。
其實我們本來可以走的路很多,2010年我在57期本專欄的〈政府豈可漠視ECFA的替代方案〉一文中,就提出了九個替代方案,但馬政府就是只要走北宜-蘇花-南橫這條難走而極可能走不通的路。更何況馬政府的車子和司機也很差,所以一路?錨撞山壁而造成很多傷害。例如,就算要走他們選的路,至少當初該爭取到面板的降稅,但他們做不到韓國卻做到了,現在才有我國面板業可能受傷害的問題。這若非中國有特別的敵意,只能說是馬政府無能。
後來簽的服貿之錯誤和無能更是明顯,因而引起人民極大的不滿。《工商時報》2014年11月7日的社論即指出,服貿「政府事前並沒做過甚麼深入研究……某部會……的研究,居然是在簽署協議時『同時』完成的。政府簽署開放的某些產業,負責的部會居然事後才發現自己是主管機關……這種談判模式在全球可說是聞所未聞。」
盲人騎瞎馬,馬政府無照酒駕拼裝車不聽勸告而開上蘇花公路,現在出事了還要把責任推給我們這些曾給善意建議的人。這種不聽勸告又推卸責任的作風,就是台灣經濟乃至國際地位在這六年失落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