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Big Data)成為目前企業界最流行的名詞,意指透過資料收集,經過演算後,可以協助產業精準找到客戶,推升營收向上成長,連精品品牌PRADA都運用大數據,來了解產品的銷售狀況。大數據是未來的主流,但從個人出發,如何提升自己,跟上時代的腳步,便成為重要課題。
四面向著手 摸索自我潛能
志理明言知識創意集團執行長陳志明分享,在快速進步的時代中,要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就是找到自己的「定位」,了解自己的優勢,將自己擺對位置後,才能事半功倍。以企業的角度而言,最好的學習來自於模仿,再從中創新,進入大數據時代,策略分析便成為企業致勝的關鍵。
陳志明擁有二十年專業講師經驗,演講場次逾四千場,致力於研究人類潛能發展、成功勵志策略及溝通影響力等,是一位實戰型的學者。
每個人在生活或職場中都扮演著不同角色,常常希望能激發自我潛能,陳志明認為,每個人都在追求成功,從聖嚴法師的定義來看,「成功是做好你該做的事」,若生活中的目標都無法好好完成,就想要開發潛能,似乎不太實際。
「許多哲學家對於人生,皆針對四個問題來探討,分別是我從何處來、我往何處去、我要如何去及如何會更好。因為每個人的性格和背景不同,沒有標準答案,搞清楚四個問題後,便能更加瞭解自己。」陳志明說。
第一個問題,探討我從哪裡來,意指該如何定位自己,舉例來說,無論是佛教的卍字,還是基督教的十字架,中間都有一個十字,代表X軸和Y軸,試問自己是否找到自我的定位,進一步針對優勢發展。
第二個問題是我往何處去,應該想清楚未來的目標和夢想;第三個問題是我要如何去,應該思考怎麼樣運用資源或創造機會,達成目的;最後是我要如何變更好,以企業而言,社會責任就是一項鮮明的例子。
陳志明(右)分享,在快速進步的時代中,要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就是找到自己的「定位」,將自己擺對位置後,才能事半功倍。
分享大數據概念 已逐漸發酵
常到各大企業舉辦演講的陳志明透露,目前企業環境相當競爭,不自我提升,就會被市場淘汰,因此大數據才會如此受到重視。大數據的前提需要廣大的樣本數,恐怕非一般企業能達成,而且目前相關的人才也相當缺乏。
企業要從中發展大數據,有一定困難度,但可從既有的資料參考,從模仿開始,最後加入創新元素,發展出與眾不同的特色。
以高端的企業來說,目前Google是大數據的最佳典範,從搜尋引擎記憶海量資料,再透過樣本分析來符合消費者需求。
舉例來說,當消費者想買一台相機,輸入相關資料後,網站會依循條件,跑出其他可能感興趣的產品,這就是大數據發揮功能的實例之一。
當然,有些技術是沒有學習對象可模仿,以美國Amazon為例,最初是網路書店,現在成為線上購物網站,無所不賣。
「若碰到類似這種,初期可參考的範例不多,又該如何運作呢?此時可利用行為經濟和績效來評估方法,以多種不同的策略,實作後檢討績效,從中找出最佳的途徑,也是一個實際的方法。」陳志明分享。
模仿成為最好的學習方式
談到企業發展或許太過遙遠,陳志明透露一個生活化的例子。假設今天某人想在台北開一間咖啡廳,卻毫無相關經驗,該從何著手呢?陳志明說,在台北市咖啡廳最少有一千家以上,可針對媒體推薦的前一百間人氣咖啡廳,作為首要模仿對象,每天至少拜訪四到五間咖啡廳,並在一個月內全部走訪完畢,是最為有效的方式。
在走訪一百間咖啡店的途中,除了品嘗咖啡外,更要記錄下各店家的環境、裝潢、宣傳方式、銷售模式、主要客群及店面位置等,逐一記下之後,從中擷取出每家店的優勢和特色。
最重要也最難以學習的是顧客政策,面對顧客如何做出最吸引人的銷售,舉例來說,某知名連鎖咖啡店,總在特定的時刻推出買一送一的優惠,成功抓住消費者的心。
陳志明表示,假設看完一百間店之後,很喜歡某一間店的風格和營運模式,但若僅模仿和套用,不如直接加盟最快。
言下之意是,挖掘別人成功的因素後,應該再融入自己的創意,才能打造出與眾不同的特色。「根據我的經驗,很多咖啡廳的音響設備都不好,若是我開咖啡廳,就會選用很好的音響設備,搭上好聽的爵士樂,吸引對音樂有品味的客人上門消費,開發出新的客群。」陳志明分享。
跨界學習也是模仿的小撇步之一!陳志明說,身為講師的他,除了會和其他講師交流和學習之外,由於自己有銷售出版品,因此會特別向演藝人員取材學習。
舉凡如何登上舞台、塑造個人形象、經營粉絲,甚至開簽名會等,各種聚眾的方式,可從演藝人員身上觀察,運用在自身講師的角色,一樣能夠通用,顯示出學習並非僅有單一模式,更可跨界和跨業來挖掘。
「每個人都嚮往擁有一番事業,但其實我們最大的事業是自己的人生,而非執著於當下所在的公司、這筆買賣或生意等,若我們可以從五個起點來努力,便能進一步發掘人生的價值。」陳志明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