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五年來,台灣不知發生過多少次食安風暴。從塑化劑、黑心油、毒澱粉、回收油……,一個個問題連環爆,沒想到就在2014年最後一個月,還爆發毒豆乾,嚴重衝擊台灣好不容易建立的美食王國形象。
每次事件後,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從小吃攤到最大食品業者,幾乎束手無策,即便是大食品廠也宣稱自己是受害者。為什麼台灣就是無法從教訓中,建立管理規範?
本期《遠見》記者林佳誼,經過數個月採訪,選定歐洲米其林王國之一、人均米其林密度比法國還要高的比利時,作為研究對象,發現比利時經過一次嚴重食安風暴後,舉國上下就學乖了。《遠見》不禁要問,比利時一次就學乖,台灣還要經歷幾次?
1999年戴奧辛 重創比利時食品業
分享
比利時人口1120萬,一直是歐洲重要的食品出口國,除了巧克力、啤酒有許多聞名全球的品牌,乳製品、肉品、蛋類、麵粉等也均是歐洲大出口國。但是1999年3月,比利時爆發了黑心毒飼料事件。
當時比利時養雞場發現雞隻異常成長,母雞下蛋率低、蛋殼堅硬無比,後來專家檢驗,養雞飼料中竟含有世紀之毒戴奧辛致癌物,濃度超過正常值的千倍。
當時的比利時政府一下子也束手無策,他們不知道飼料從何而來、共有幾家養雞場染毒、是否其他牛與豬飼料也染毒?而染毒的肉品又出貨到哪裡?下游業者、餐廳又是誰?那一團混亂的狀況,跟台灣近幾年來發生黑心食品時,應該是一模一樣的。
因此,高標準的歐洲人生氣了,其他國家禁止進口比利時食品,讓比利時經濟受重創,歐盟甚至介入調查與處理,讓比利時人臉上無光。一度,比利時超市貨架上,沒有肉、沒有蛋……,空蕩蕩的。
但比利時人受到深刻教訓,很快地就成立全新的聯邦食品鏈管理局,建立一套從農場到餐桌的食品管理制度,並且嚴刑峻罰,稽查人員十足具公權力。如今一般比利時人民對該國食安信心度高達九成,其他國家人民對比利時食品安全的評價也幾近滿分。今天,比利時不僅是食安王國、美食王國、甚至是食品業的王國。怎麼做到的?
九合一大選,台灣各縣市迎接了許多新百里侯,《遠見》長期關心縣市發展並每年進行縣市長滿意度大調查,之後會分期介紹新首長施政理念。本期率先採訪六都中三位新市長。柯文哲說,他還會更狂;而林佳龍已準備了十年,他要100天就讓台中政績有感;至於被不少人認為意外當選的鄭文燦,對桃園縣政也早有定見。他們將如何開啟縣市新面貌?
本期其他精采文章包括冬天又陷入霧霾的大陸,與最值得投資的今年度35家A+企業是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