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當月作家/邱坤良-如果台灣是劇場

李屏瑤╱採訪•潘怡帆╱攝影    

「如果把台灣視為一座劇場,它所表演的內容,五彩繽紛,少有大型管弦樂團的演出,舉目所見,多屬流動戲班、賣藥團的落地掃,不論舞台型式、前場後場,因陋就簡,有時甚至就地作場,舞台配備不足,但窮則變,變則通,導演舞台調度活潑,演員腳步手路伶俐,這個劇場處處充滿傳奇與驚奇。」引自《寶島大劇場》

曾任藝術大學校長、文建會主委的邱坤良,是戲劇家、散文家,學生多稱他「 邱公」,有次當面這樣稱呼,邱坤良擺擺手,說叫「小邱」就可以,「邱公公」也行,但是謝絕「邱公」。生性漂撇,不拘小節,偶有學生因為參與社會運動而缺席,還會私下詢問,需不需要贊助經費買布條或是油漆。

他長年投入台灣民間戲曲文化調查研究,致力於田野,從二十幾歲就開始四處尋訪傳統藝人,為台灣的野台、劇團、藝人留下豐富紀錄,已出版的相關著作有《飄浪舞台:台灣大眾劇場年代》、《真情活歷史:布袋戲王黃海岱》、《陳澄三與拱樂社──台灣戲劇史的一個研究個案》、《台灣劇場與文化變遷: 歷史記憶與民眾觀點》、《台灣戲劇現場:抗爭與認同》、《日治時期台灣戲劇之研究》等,補綴出戲劇史的多元面貌,讓學術殿堂與大眾劇場合而為一。在戲劇研究之外,他也撰寫散文及文化評論,《南方澳大戲院興亡史》回憶漁港童年時光的生活實錄,另有散文自選集《驚起卻回頭:邱坤良散文自選集》,以及預定二○一五年出版的歷年評論文章精華《寶島大劇場》。

《寶島大劇場》共有「人間無條件」、「空間與政治悲喜劇」、「國民演藝」、「天機可洩」、「跨越M型文化」五輯,從影后陳湘琪、聾啞劇場耕耘者汪其楣等藝術家,寫至文創產業、藝文空間、文化政策,探討熱門國片背後的潛藏問題,遍及他熟悉的民俗宗教信仰,聖母、普渡、迎熱鬧,百花盛放無所不談。從藝術到庶民,以他獨有的深厚學養經歷,抒發他所窺見的人生況味。

Q:您是以什麼樣的心情在書寫《寶島大劇場》?

A:這不是嚴謹的論文,比較是情感上的抒發,會想到哪裡寫到哪裡,但基本上還是一個脈絡,文章的結構不能太散。很多東西是經驗的累積,進一步去培養的。沒有太大的目的性也是重要的,比較會變成生活裡的自然產出。我剛開始作田野,是民國五十八、九年左右,除非讀考古系,當時一般人比較沒有做田野的經驗。當時比較能看到社會環境,或是人際之間的互動,整個社會的變革等等,這些經驗會轉變成能量,不管是作研究或創作。其實我比較喜歡寫小說,寫論文要花很多時間在處理註釋,很多瑣碎的事, 每次寫論文都想趕快結束。但因為我手邊還有一些研究論文跟戲劇史的部分還沒結束,不然很想開始寫小說。

我書寫比較以「台灣」作主體,從這個空間開始, 而不是從政權。在這個空間裡面,千百年時空裡曾經發生什麼事。不是你要不要,而是已經發生了,荷蘭人來,鄭成功來,或者是清朝人來,日本人來,到國民政府來。歷史的脈絡,中間很多是解釋權的問題。我以前念歷史的,念到後來反而不太相信,覺得都是解讀的問題。日本甲午戰爭前的台灣史,變革不會那麼大,社會的結構、觀念、風俗人情沒什麼改變。直到日本人來,他們本來比較放任,後來實施皇民化運動,加速學日語。到後來國民政府來,整個流程顛倒,就不要大家講日語了,變成再中國化、去日本化。我是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是很開放的,每個人進來都會成為新的元素。如果有人覺得一個元素是毒素,是從不同的角度去判斷的。

Q:為什麼二十幾歲時會開始作田野調查?

A:一方面跟個性有關,我喜歡做田野調查。加上當時會碰到很多民間劇團,那個年代一點相關資料都沒有,必須自己去問出來。沒有可用的文獻參考,只能靠自己建構起來,久了之後就會習慣,知道該怎麼做。現在就比較少田野,因為電話方便,打電話聊一聊就可以得到資訊。田野就是要自己一步一腳印,人家有時候理你,有時候不理你。以前交通比較不方便,要自己一站一站去問,從這裡問到下一站。每個人觀察社會的角度不同,我比較是從戲院、民間活動去做觀察,當然不一定都要寫戲院,是要找出一種個人的視角。

我之前跟學生聊到,像是毛澤東講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很多東西是實際接觸參與,才有發言的權力。我們以前田野做多了,或像王小棣說的,「每天在社會上玩來玩去」,親身體驗會帶來一些感覺,也會去感受時代變遷。現在大家都很提防陌生人,以前小孩就跟公共財產一樣,左鄰右舍輪流抱,甚至把一、兩歲會站的小孩,抱在掌心舉起來,現在應該一抱起來大家就很緊張。遇到陌生人問路,也會大家跑出去帶路,現在是不可能的。

Q:如何選擇想做的田野、想寫的對象?

A:我最早喜歡戲院,會去看電影,參與地方的拜拜活動,這可以有兩個方向,一是針對「戲」去做研究,一是針對「空間」。如果換一個時空,在人際關係比較疏遠的現代社會,考量那個空間跟經驗該如何套用,才能做出另一種思考。

《寶島大劇場》裡面的人事物,對我來說就是值得寫的題材,許多被隱藏很久的,我想慢慢挖掘出來,讓一些人的事跡可以公開,讓其他人知道之外,對自己也是一種交待。年紀大了,有時候因為出國或是各種事,久沒聯絡的人,後來也漸漸不敢打電話、不敢聯絡。因為都幾年不見,打過去都不知道在或不在,這種感覺很複雜。我以前在北投認識一個老先生,他幫別人看房子,有段時間常常去找他,出國就沒有聯絡。回來找過幾次都沒有人接,有次有人接起,問我是誰,要幹嘛,才說那個人去山上了。後來想想,對方可能是要說那個人已經過世了。人際之間的交往或情感,書寫可以紀念,也反映文化研究跟創作的歷程。

Q:上一期的年度閱讀專題,王小棣導演剛好提到他在讀《南方澳大戲院興亡史》,她說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到您的學者身份跟那個浪盪的孩童時光合而為一,可以談談童年的遊蕩經驗嗎?

A:當時物質條件沒那麼好,但是小孩的時間很多。附近的廟會、教堂,如果有舉辦活動就去玩玩看,以前還會跟著大家念經,鄉下天主教的經文,也不知道是用國語還是台語發音,我念的時候音都不準,但是都記下來了。長大之後想起來,念給虔誠的教徒聽,他們也能說出大概是什麼經,應該是《玫瑰經》。我記得有次王小棣到我家,大概是三十年前了,那次聊很多生活上的經驗,講到以前鄉下會有江湖郎中。我都會跟著人潮,去付錢看點熱鬧,抓牙蟲、洗眼睛都有試過。遇到抓牙蟲的,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有蛀牙,排隊等著被抓,郎中會準備一個小竹筒,下面有燒火之類的,讓每個人都用嘴巴對著哈氣。哈氣完,郎中就會給你看小蟲,說是牙蟲已經掉下來了。現在想想,從牙齒裡抓出來的蟲怎麼可能那麼大隻。或是路邊畫一個大眼睛,說是可以醫眼睛不好,大家排隊去洗,可能讓視力更好。王小棣聽到, 還說洗眼睛的水很髒。那些我小時候都有試過,每天都在外面找機會,動腦筋想說今天要玩什麼。王小棣有說我們怎麼認識的嗎?

Q:有。導演提到,你當時是文大的助教,負責監考,發現她在作弊,但你不好意思抓她,只好往教室外面走。

A:哈哈哈,她有說到這個。

Q:那當時為什麼沒有抓作弊?

A:發現作弊的時候,我看她,她對著我微笑,就沒有抓她。

Q:一邊作研究,一邊為《中國時報》、《聯合報》、《文訊》等媒體供稿,是如何維持專欄的量?

A:像開車上北宜公路,車子很多,一旦開了就不能停。答應人家寫專欄也是這樣,要成為一種習慣,開始寫就不能停。有時候總編輯好意, 跟你說沒關係那慢一個月交,那你就會垮 反正差一個禮拜跟兩個禮拜差不多。我寫專欄會比較偏向一種論證,或是辯證的議題,會提出對事情的看法,即使文章不長,也需要一些思考的過程,寫的時候也常常東摸西摸,在咖啡店走來走去,或是去開家裡的冰箱,文章是慢慢寫出來的。

Q:書裡也有提出對於有關當局的建議,例如有一篇〈藝術大學主管機關應為文化部〉,您怎麼看現在的文化政策?

A:現在的學制比較多元、多焦點,在傳統的升學管道外,也有不同的選擇。例如北藝大的舞蹈系七年一貫,從高一開始,念七年直到大學畢業。台灣頂尖的國中生都過來讀,中間也有人會被刷下來。三年的先修班結束,到大學部階段前,會有名額開放給台灣各學校的舞蹈班,讓一些比較晚熟的,開悟得比較慢的人也有爭取入學的機會。這是一種配套方法,而「橘逾淮為枳」,橘子過淮河就會變酸,因為不同的環境,事物也會跟著改變。很多人移植國外的東西,就以為在台灣可以暢通無阻。以台灣的狀況而言,藝術大學應該歸文化部管轄。因為藝術大學在教育部,會被其他的一般大學淹沒,沒辦法被適當的討論,如果移去文化部,焦點會比較集中。很多人是擔心因此沒有經費,可是原本放在教育部的經費,本來就應該跟著藝術大學走,必須因時、因地制宜。

Q:請您給一些創作跟研究的建議。

A:盡量要藉由田野經驗瞭解社會,找出原創的因素,要走在前面。我以前教學生創作也是,要找出議題,不要只學成功的例子,要建立自己的觀點。不要人云亦云,不要一窩蜂。就像劇本創作,當然要閱讀很多別人的作品,但如果跟隨前人的風格,那我為什麼要看你的劇本,直接看前輩的就好。如何吸收養分,累積能量,在拿捏中走自己的路。當然也有些聰明的人一舉成名,但大部份走出來的路要長期打造,你要堅持一個空間,堅持一個寫作的方向,做久了就會看到成果,一邊做當然要一邊調整,就像做田野一樣。戲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那個不可被取代性就出現了。盡量開放、盡量吸收,不斷寫作,建立風格,找到自己的方向。未來就看年輕的世代,在觀點上如何繼續拓寬。

Q:如果把台灣視為一個不斷變遷的劇場,對未來有沒有什麼期許?

A:期許台灣會更好,要對臺灣有信心,新世代大有才人出。表演藝術以前會比較站在統治階層的立場,但現在大家會有比較多的時間思考這個問題。我常常去蘇花公路,往下看海,看我生活的空間,把它當作一個舞台,以後到別的地方,也會常常用這個概念去看一個環境、看台灣,會想,在這個舞台上可以做什麼?台灣有他很有韌性、生命力的一面,又很開放,很難講會走到那個方向,我想它會變成一個很特別的存在。

李屏瑤

一九八四年生,台北人,文字工作者,畢業於台灣大學中文系,目前攻讀劇本創作。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5523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聯合文學一年12期 2160 18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