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有共識的美國會兩院於2014年12月罕見地在通過總額一千億美元、持續下一年度的政府開支。其中一條「跑題」的附加條款──禁止美國學校午餐使用從中國大陸出口的雞肉,引來中國外交部的抗議和中國大陸網民的全面探討。
國會議員的「常識性措施」
該條款發起人、眾議員羅莎.德勞蘿(Rosa DeLauro)任職美國國會權利部門預算委員會,決定聯邦政府開銷資金的流向。長期關注美國學生營養、學校用餐的德勞蘿認為,中國大陸的食品安全問題由來已久,為了保護學生的食品安全,禁止中國雞肉用於學校午餐是個「常識性措施」。另一位發起人、國會議員雀莉.平芮(Chllie Pingree)則說,甚至中國大陸消費者對自己的雞肉產品也不放心。
美國農業部2013年給山東盡美食品(Shandong Delicate Food)等四家中國公司頒發許可,允許其熟製禽肉產品出口到美國,被中國食品業認為是來之不易的好消息,意味著美國承認中國肉製品和美國的一樣安全。
但有業內人士指出,這項「准入」只是個象徵性舉動,因為中國合法出口到美國的雞隻,必須從符合美國農業部批准的家禽標準的國家進口,例如:美國、加拿大和智利,且只有這三國滿足標準;但無論活禽或凍肉,經中國大陸進口,加工再出口,極不划算。彭博社曾報導,美國99%食用雞隻在美國孵化、飼養和宰殺。美國的確有大量的雞肉出口到中國,2013年達3.54億美元。美國農業部表示,迄今尚無中國雞肉產品出口到美國。
頒發許可這種象徵性多過實效性的舉動,實際上緩和了中美間貿易爭端的壓力。2003年,美國華盛頓州檢測出一宗瘋牛病案例後,中國稱,將取消進口美國牛肉,從而引發一系列貿易戰。美國國會研究透露,中國以美國放鬆進口中國雞肉作為交換條件,解除進口美國牛肉的禁令。但是,這次國會通過的學校午餐禁肉令,又產生貿易戰的陰影。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孫繼文表示,「涉華不利條款對中國企業採取歧視性做法,違反了公平貿易原則,對外發出錯誤信號,中方對此表示不滿,並堅決反對。」
不可小看的學校午餐
學校午餐的倡導者一直擔心中國雞肉將來可能爬上美國學生的餐桌。營養政策顧問南希‧修娜葛絲(Nancy Huehnergarth)說,加工雞肉不要求標註原產國,她預測,它們最終會製成雞塊和雞湯。美國安全食品聯盟(The Safe Food Coalition)說,四家被認定的中國公司,儘管按照規定,雞肉必須從美、加或智利的宰殺場屠宰,但沒有安全檢驗局官員在場,無法確認其屠宰場是否守規矩。
美國公立學校提供學生免費午餐,開銷巨大。聯邦政府2011年就為此花達百億美元。國會每隔五年檢討如何改善《兒童營養法案》,授權農業部擬訂兒童營養計畫,包括學校午餐和早餐。
華人間的爭論不斷
該報導在各大海內、外中文網站上引發熱議。支持附加條款的,都是基於評判標準統一,甚至和美國人一樣,因為擔心「中國加工雞」有害健康,所以選擇不吃。反對者的理由和?法比較紛亂,大致歸為兩類。
一類和「愛國」、「民族」等意識形態掛勾。其?法包括:「黑我中華!」「為了中國大陸的下一代,應該停止進口美國食品。瘋牛病、基因改造等太多了。」「這激素還是從美國學來的。」「美國食品才是真正有害健康的垃圾食品。」「我們也禁吃肯德基。」
另一類是和利益掛勾。比較有殺傷力的是:「這位議員腦子進水了吧!現在該是美國農場主懇求中國多進口美國的肉類產品,如:豬肉、雞肉和牛肉吧?……」
這兩種上升到政治、商業、國家、民族大義,甚至達到戰爭等級的振振有辭,卻忽略一個常識,美國官員的?法根本和中國人的思想狀態不同,只是個人感受,也是美國學生或家長的真實感受,或海內外華人的真實感受。
簡單的常識是:沒有一個正常人會在懷疑食品有毒時,還願意吃它。即使知道它是國產,甚至明白如果天天吃它將可提升GDP和就業率,也不會有人拿自己的健康或生命開玩笑。
倒是一些支持者的話更體現出愛國的民族情操:「(美國)這才是關心百姓、關心下一代的政府。」「中國大陸再不管食品安全的話,別說雞肉了,到時候全世界都排擠中國食品了。」「我們國家對於食品質量問題及管理,確實對民眾不負責,是應該及時給予高度關注的時候了。」
還有更博大無私的人文情懷:「我國的食物讓全世界人民擔憂。」「不要害了本國人民,再害外國人民!」「其實美國不用擔心,中國總是把好東西給別人來討好別人,壞東西讓國民承受,如果把不好的東西給了別人,出了事死定了,把不好的東西給國民,出了事,不用怕,上面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