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年輕人,用最「不科學」的方式,向街頭上落難的人伸出援手。做傻事,卻一點一點凝聚溫暖,網友、菜販、總舖師、營養師也捲袖幫忙。至今,他們已溫暖了超過六百個胃。
如果你家有多餘的食材,怎麼避免浪費?交給「人生百味」的三個年輕人就對了。
平均年齡才二十五歲的朱冠蓁、巫彥德、張書懷,二○一四年年中組成人生百味團隊,發起「石頭湯」計劃。
別人幫助街友,通常捐款、捐物資或發便當,但這三個年輕人卻選擇了最麻煩的方式——上網募集民眾用不完的食材,煮好後再送到街友的手上。
不加上前置作業時間,他們光準備食物就要花上一整天。
「做這個不科學(沒效率),一講出來就被笑,」朱冠蓁第一次和關心街友的團體分享,就得到了這樣的回應。
但他們仍堅持做「麻煩的好事」,為的是增加街友與社會大眾互相認識的機會。
做「麻煩的好事」
白天各自擔任設計師、社工與網路工程師的朱冠蓁、巫彥德與張書懷三人,利用下班的時間,從網友的手上,募來多餘的食材與鍋碗瓢盆。
分享
他們的經費幾乎都是自掏腰包,唯一一次的募款,也不是直接募錢,而是把募來的水果做成果醬販售(收入一萬元)。
「我們希望把別人多出來的資源,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巫彥德強調。
時間回到去年十一月的週末晚間九點,地點在人來人往的台北車站大廳。
朱冠蓁、巫彥德、張書懷帶領著十多位志工,推著一輛滿載麻油雞與免洗餐具的推車,正要把他們準備好的食物,親手交到街友手上。
在這之前,他們與五、六位志工,從當天下午一點半開始,就已經在借來的廚房裡,忙了一整個下午。
挑選晚間九點到台北車站,其實大有學問。
巫彥德提到,台北車站附近的街友,通常在週末都會外出打零工,九點左右剛好回到車站。
「這是我今天吃的第一餐,」一位裹著睡袋、躺靠在台北車站外牆的街友,接下志工手中的麵線,滿懷感激地說。
分享食物的同時,他們也把當日的菜單,一併交給街友們,並且向街友說明今日菜色,「我們希望能增加彼此的信任,」朱冠蓁說。
朱冠蓁提到,雖然他們的做法被認為沒有效率,但是號召志工募集食物,並且一碗一碗送到街友的手上,比直接捐款、捐食物更有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