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素食餐廳六千多家,卻沒有一家專攻素食的超市。一年多前,從國外帶進這個概念,不是知名大企業或連鎖品牌,而是一個吃素二十多年的里長賴孔勝,就在老家附近開出全台第一家素食超市。
拐進台北捷運萬隆站出口旁的小巷內,遠遠就看到白綠相間的醒目指示牌,「愛維根蔬食超市」位在一排老舊房子的地下樓。一進門,青蔬的綠、水果的紅,立刻攫獲來客的目光。
「開超市是因為覺得吃素者很像二等公民,常常買到成分不明的東西,所以決定開一家超市,不需要一直看標示。」賴孔勝打趣地說,年紀大了看標示也很累。
「兩三個發起人,加上第一圈的朋友與第二圈朋友,我們就舉辦發起人說明會。」身為國民黨籍里長的賴孔勝強調,雖然這群朋友有不同的信仰與政治立場,但是都有「愛護地球、愛護動物」的共同目標。
從水果拍賣起步 慢慢做大
超市股東之一的曾俊霖說:「愛維根是首創,全台灣沒有類似的經營模式,該如何經營?我們就交給賴孔勝,以他過去的經驗,一定可以做起來。」
原來,賴孔勝被股東推舉為主要經營者,不僅是因為他吃素,更重要的是,他有非常深厚的「蔬果經營」資歷。他是台灣路上隨處可見的「水果專賣店」經營模式的開山始祖,蔬果批發有二十多年的經驗。
分享
最顛峰時期,賴孔勝同時擁有八家店、十三個水果攤位,一年營業額高達五億元,堪稱是全台灣的「水果大王」。
他回憶, 一九八一年底,想找低成本的水果,就得進入台灣拍賣市場拍貨。但要進拍賣必須有「行口」,也就是批發或零售商資格,還要有能力每天買下六百公斤水果。「我媽媽就在市場做蔬果攤,像她那樣的小販,根本沒有能力一次吃下這麼多貨。」賴孔勝說。
不想再和媽媽一樣只做小生意的賴孔勝,一心想著如何吃下六百公斤的量。「我租了一輛十五噸卡車,半夜就把一車西瓜運到市場旁邊的公園,卸貨的時候不小心摔破了一箱,只好拿出來免費分給清晨在公園運動的阿公、阿嬤。」
沒想到西瓜非常受歡迎,阿公、阿嬤問怎麼賣?當時賴孔勝的成本,一個八斤重的西瓜是二十四元。「我媽媽批貨成本就六十四元,她賺差價一個賣九十多元,我就賣五十元。」沒想到,一個五十元的西瓜,一下子就賣掉半輛車,「當天的成本幾乎都回來了。」
賴孔勝的野心想往大盤商走,意味要吃下更大的水果量;因此,擁有通路成為必須走的一條路。於是賴孔勝從路邊卡車進入「水果專賣店」,創下台灣水果販賣的新形態。
賴孔勝的第一家店「賺一元」開在台北市東門市場,他親力親為,兩天去一次產地載水果,「半夜出門,一早回來開店,每兩天睡一次,一次都只睡四、五個小時。」但是他一點也不覺得累,反而很驕傲地說,「我批完貨回來,看到大家才出門賺錢,我已經賺回來了!」就這樣賴孔勝一路拓展到八家店、十三個攤位。
比起其他對手,賴孔勝的店之所以可以一家接著一家開,而且每一家都賺錢,關鍵在於他懂得消費者的心理。
「譬如我有好幾箱蓮霧,成本三十元,我開第一箱時每斤賣三十五元,第二箱賣四十五元。早來的顧客看到我賣給別人比較貴,他們一定成為我的基本客,還會『呷好到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