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美國唸書,碰到需要跟學校交涉的情況,朋友、學長們通常都會提醒、警告一句:「記得別害了後面要來的人。」
這話的背景是:我們都是留學生,都是人家眼中的「外人」,更重要的,身上都背著一個「台灣身份」。我們的所作所為,必然成為人家評斷評價台灣的依據。不必打高空講什麼「國家榮譽」,祇看最簡單最具體的影響就好了。如果人家對台灣的印象被打壞了,以後看到台灣學生的申請書,會願意給入學許可嗎?會願意給獎學金嗎?
每個校園,甚至每個系所,一定都流傳許多與此相關的故事。哪個人得罪教授、哪個人破壞實驗室、哪個人跑去註冊組大吵大鬧,結果使得那個系那個所那個學院,好幾年沒收台灣來的留學生。
當年,我們背負著這樣的集體責任與壓力,不得不謹言慎行,免得成了阻礙學弟妹們入學前途的罪人。這是最具體的國家意識,這是最具體個人為「愛台灣」而有的考量與節制。
顯然,陳致中心裡不曾有過一絲一毫這種具體「愛台灣」、為了台灣名譽、為了台灣學弟妹前途考慮的壓力。他前前後後想到的,祇有他自己。
維吉尼亞大學一定覺得很倒楣,莫名其妙收了一個台灣學生,就惹了那麼多麻煩。這個學生是國際洗錢嫌疑犯,洗錢案在台灣爆發,他刻意躲著不出面也不回國,弄得台灣媒體必須趕到維大校園去追蹤他。規定該出席的新生訓練他沒有現身,學校當然表示:沒有完成註冊不能入學,若要入學必須重新申請。
老實說,維大的反應,都在常理範圍內,更在學校的合理權力行使範圍內。可是接下來,陳致中的父親陳水扁竟然在台灣宣稱,陳致中已經完成維大註冊手續,是因為受到台灣媒體壓力,才叫陳致中不要入學。這等於指控維大說謊,陳致中要回台灣,又刻意再拿學生卡大做文章,非得要坐實維大說謊。
維大的公開資料上講得明明白白,參加新生訓練是完備入學手續必要的程式,光這麼簡單 一條規定就夠了。陳致中沒去參加新生訓練,所以陳致中就是沒完成入學手續,這有什麼難理解的呢?這跟有沒有學生卡又能扯什麼關係呢?再退一步說,學校難道沒有權利在知道陳致中已經涉及國際洗錢案,被列名被告,決定不再歡迎陳致中入學?
所有這些正常的做法,卻給維大帶來連串的困擾,必須一再出面澄清。這樣的事,會給人學校留下怎樣的印象?好印象?別騙了吧!
知曉、經歷事情的維大教職員師生,心中留下的壞印象會祇針對陳致中?別騙了吧!他們當然清楚記得,很可能也祇會記得:有一個台灣來的權貴青年,沒入學就給學校惹了一堆麻煩,還拿學校的學生卡招搖撞騙鬧新聞。
他們不會記得陳致中的名字,但他們會記得「台灣」。這真是陳致中與陳家幫台灣做的了不起「國民外交」,讓這麼多與維大有關的人記得:台灣就是會出這種人、這種事的國家。
以後再有台灣學生去申請維大,這些人一到申請表上填著「台灣」,他們的立即反應一定是:「就是那個國家!」在這種反應下,他們會怎麼看待、處理台灣學生的入學申請?唉!用膝蓋想都知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