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四年,是許多海洋保育人士眼中的「危機」之年,鮪魚、鰻魚產量持續下滑,各國政府與環保團體憂心忡忡,卻多半束手無策。海洋保育困難度很高,浩瀚的大海是執法死角,要求漁民減少捕撈,難如登天。但在台灣南方的屏東東港小鎮,由一百多位漁民組成的櫻花蝦產銷班,正在打破這個令人絕望的循環,以社區自主的力量,讓一度面臨枯竭危機的櫻花蝦,產量逐步回穩。
渾身透明帶著粉紅色斑點,具有獨特香氣與豐富營養的櫻花蝦,是東港「小三寶」之一。所有的櫻花蝦捕蝦船,都必須加入產銷班才能獲得「採捕許可牌」,目前共有一一五艘捕蝦船。班員嚴格遵守自律公約,產銷班作業漁船每日每船漁獲量若超過最高上限十一箱(一箱含箱重約二十一公斤),班員可以選擇轉送其他箱數不足的作業漁船,或自行倒回大海,不得自行留用或場外交易,違者則把當日交易金額全數充公。
分享
全盛時期,漁民超額捕撈
除了嚴格的捕撈上限,產銷班也落實半年捕撈、半年休漁的制度,每年十一月至翌年五月可以捕撈櫻花蝦,六月至十月禁捕櫻花蝦,平日還有周休二日。《今周刊》二月五日第一次前往東港攝影,便臨時接到漁會電話通知:「產銷班昨天開會決定,這幾天海象太好、捕撈的量太多,大家讓海洋休息四天,要請你們改期再來拍。」
放著豐碩的漁獲不撈、集體決定讓大海「休假」,東港櫻花蝦產銷班的班員,讓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議。「我在口試的時候,每位口試委員都驚呼,這根本是海洋保育的奇蹟。」以東港櫻花蝦為研究田野,中山大學社會所碩士李懿潔笑著說:「我跟教授一開始也很懷疑,深入研究之後我們才相信:東港櫻花蝦的保育行動,真的就是這麼夢幻。」
|